古诗 | 园中小饮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园中小饮原文造物佚我老,畀以江湖宽。俯仰六年间,得请两挂冠。 鬓毛虽萧飒,脚力未蹒跚。 记书过十张,噉饭空一箪。 开岁忽两月,感此春事残。 杏靥笑墙头,莺声入云端。 扫地设菅席,相与劝加餐。 村酒泻浊清,野果尝甘酸。 邻里语蝉联,儿孙话团栾。 虽无万钱莇,浩歌有余欢。 诗词问答问:园中小饮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参考注释造物(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俯仰(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年间1.指某个时期或某个年代里。得请犹言所请获准。《左传·僖公十年》:“ 夷吾 无礼,余得请於帝矣,将以 晋 畀 秦 , 秦 将祀余。” 宋 欧阳修 《思颍诗后序》:“ 皇祐 元年春,予自 广陵 得请来 潁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於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挂冠辞官 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汉书·逢萌传》 鬓毛鬓角的头发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萧飒(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 陈羽 《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成都 乱罢气萧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 清 狄亿 《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 (3).稀疏;凄凉。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下视 瑶池 见 王母 ,蛾眉萧颯如秋霜。” 宋 陆游 《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独立濛濛细雨中。” 元 郝经 《巴陵女子行》:“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颯天为愁。” (4).萧洒自然。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态,萧颯尽得风烟情。” 脚力(1) 走路的能力;两腿的力气 他一天能走八、九十里,脚力很好 (2) 旧称传递文书的差役或搬运货物的人 (3) 脚钱或给送礼的仆役的赏钱 (4) 〈方〉∶靠山;门路 人家见他有此脚力,没有一个不巴结他的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天禄行蹒跚。——皮日休《上真观》。天禄,兽名。 一个喝醉酒的驾驶员在他的车周围蹒跚 记书指传记及诸家之书。《汉书·息夫躬传》:“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 颜师古 注:“传记及诸家之书。” 汉 蔡邕 《月令问答》:“予幼读《记》,以为《月令》体大经问(一本作‘同’),不宜与记书杂録并行。” 噉饭(1).吃饭。讥人无用。《北史·贺若弼传》:“上( 隋文帝 )谓曰:‘我以 高熲 、 杨素 为宰相,汝每昌言此二人唯堪噉饭耳,是何意也?’” (2).喻指生活。《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契丹 主赐帝手詔,且遣 解里 谓帝曰:‘孙勿忧,必使汝有噉饭之所。’” 开岁(1).新的一年开始。 汉 冯衍 《显志赋》:“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开岁倐五十,吾生行归休。” 宋 陆游 《幽居杂题》诗之一:“开岁频风雨,清明气始和。” (2).特指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首岁、初岁、开岁。” (3).明年,明年初。 唐 卢照邻 《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意者欲以开岁五月穀子熟时,试合此药,非天下名流贵族、王公卿士,於仁惻之心,达枯骨朽株者,孰能济之哉!” 宋 苏轼 《与孙志康书》之二:“示諭开岁来此相见,虽为厚幸,然窜逐中,惟欲亲故谢絶为孤寂可怜者,则孤危犹可粗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一见我面,晓得我要募化他盖大殿,不等我开口,一捐就是一万;还约我开岁后再到 山东 走一趟。” 春事(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杏靥指杏花。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黄寻远莲须,红閲邻杏靨。” 宋 苏轼 《哨徧·春词》词:“方杏靨匀酥,花鬚吐绣,园林排比红翠。” 清 陈维崧 《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粧,飘残杏靨,春事今年恁快。” 墙头亦作“墻头”。1.围墙的上端。 唐 于鹄 《题美人》诗:“ 秦 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 宋 欧阳修 《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诗:“曾向斋宫咏麦秋,緑阴佳树覆墙头。”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二百名弟兄架着长梯,呐喊着攻上墙头。” (2).墙上。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三章:“他心潮未平,站起身来,取下墙头挂着的那把乌龙青霜剑,迈步向庭院中走去。” 莺声(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云端云上,云中 飞机从云端飞来 扫地(1) 用扫帚等清扫地面 (2) 比喻名誉、威信等全部丧失 威信扫地 相与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加餐(1).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唐 李颀 《送三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加餐共爱鱸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清 纳兰性德 《送张见阳令江华》诗:“吾怜 张仲蔚 ,临别劝加餐。”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删去相思千万语,当头还是劝加餐。” (2).犹进餐。 清 戴名世 《詹烈妇传》:“至三日,烈妇收泪请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脏只供那些乌鸦加餐。” 村酒农家自酿的酒。 唐 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宿》诗:“村酒两三盃,相留寒日暮。” 元 张可久 《朝天子·山中杂书》曲:“洞口渔舟,桥边村酒,这清閒何处有?”《水浒传》第二三回:“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甘酸(1).酸甜。《淮南子·本经训》:“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 荆 吴 甘酸之变。” 晋 傅玄 《李赋》:“甘酸得适,美逾蜜房。” 宋 范成大 《荔枝赋》:“觉龙目之么么,咍蒲萄之甘酸。” (2).指各色美味。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师》:“日晏不食,絶无甘酸。” 宋 韩维 《答象之谢惠黄精之什》诗:“富贵异所嗜,口腹穷甘酸。” 邻里(1) 邻居;家庭居所 邻里之间 (2) 邻居或同乡 蝉联连续不断获得 蝉联国际象棋冠军称号 儿孙(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团栾(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澹瀲结寒姿,团欒润霜质。”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余欢亦作“ 餘懽 ”。充分的欢欣。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与 李陵 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餘欢。”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是以因笺,先白委曲,伏想御闻必含餘懽。” 唐 姚合 《送韦瑶校书赴越》诗:“晨省高堂后,餘欢杯酒间。” 宋 秦观 《满庭芳·茶》词:“频相顾,餘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