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中秋日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中秋日作原文塞苑中秋两度违,依然圆魄发清辉。 酉年此日收乌什,末岁今朝克勒围。 敢谓诘戎绳祖烈,那重养志侍慈徽。 每逢佳节思亲倍,句忆右丞泪暗挥。 诗词问答问:中秋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四 2. 乙酉二月乌什小伯克类黑木圈拉等聚众生变明瑞时为伊犁将军闻而赴援即命其督兵攻剿贼众拒守六月馀势渐穷蹙明瑞抡锐登陴奋击遂于八月十五日攻克其城乌什复平定西将军阿桂统兵征剿金川所向克敌乙未秋进薄勒乌围其地为促浸最要巢穴寨密碉坚阻河负磡阿桂相机布置官军如法筑栅汩水拽桥设伏选勇分攻至夜半众皆蜂拥而入歼贼殆尽遂克勒乌围亦八月十五日也勒乌围急读之则为勒围是均于此度节筹军务而在木兰闻捷者 参考注释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依然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圆魄指月亮。 南朝 梁 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圆魄当虚闥,清光流思延。” 唐 张乔 《对月》诗之一:“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词:“天风浩动,扫残暑,推上一轮圆魄。” 清辉清光。多指日月的光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否终则承之以泰,晦极则清辉晨耀。” 唐 杜甫 《月圆》诗:“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明 高启 《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登楼强欲揽清辉,刁斗连营不堪听。” 郁达夫 《出奔》三:“但从窗隙里漏进来的亮光,还不是天明的曙色,却是积雪的清辉。” 闻一多 《神话与诗·说舞》:“灌木林中一块清理过的地面上,中间烧着野火,在满月的清辉下,吐着熊熊的赤焰。” 末岁(1).岁末。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在兹年之末岁兮,端旬首而重阴。” (2).晚年。 唐 郑谷 《哭建州李员外频》诗:“令终归故里,末岁道如初。” 今朝(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克勒(1). 清 礼烈亲王 代善 骏马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相传王所乘马名克勒,国语称枣騮马皂青騣尾者也。” (2).象声词。 茅盾 《尚未成功》四:“他说到这里,他夫人克勒笑了一声。” 诘戎见“ 詰戎治兵 ”。 祖烈祖宗的功业。《汉书·叙传下》:“丕显祖烈,尚於有成。” 颜师古 注:“烈,业也。” 宋 苏辙 《皇太后上仙功德疏》:“伏惟大行皇太后,祖烈崇高,坤仪博厚。”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赉诏南北诸镇》诗:“吾君谦让不可得,割哀践阼弘祖烈。”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非顺天心,究祖烈,剂大造之力,以统利夫东西南北四海之民,不在此议。” 养志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劳山 ,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唐 薛逢 《邻相反行》:“东家西家两相誚,西儿笑东东又笑。西云养志与荣名,彼此相非不同调。”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 许平仲 衡学问、文艺为世所尊,称为夫子,人目为 许先生 。养志不仕,有《辞召命诗》……可以观其志矣。” 谓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孟子·离娄上》:“若 曾子 ,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 曾子 者,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同知枢密院安焘乞外郡不许批答》之一:“夫荣亲莫大於功名,养志不专於甘旨。”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体养志以娱亲兮,驾言返於故閭。” 每逢每当遇到。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夫人终是放心不下,每逢督办出门,必要叫着他兄弟同走。” 茅盾 《子夜》十八:“每逢有什么脚步声从她房外经过,她就尖起耳朵听。” 佳节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