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东飞伯劳歌 |
朝代 | 隋代 |
作者 | 江总 |
释义 | 东飞伯劳歌原文南飞乌鹊北飞鸿。弄玉兰香时会同。 谁家可怜出牕牖。 春心百媚胜杨柳。 银床金屋挂流苏。 宝镜玉钗横珊瑚。 年时二八新红脸。 宜笑宜歌羞更敛。 风花一去杳不归。 秪为无双惜舞衣。 诗词问答问:东飞伯劳歌的作者是谁?答:江总 参考注释乌鹊(1).指喜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 唐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诗之二:“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鴒。” 仇兆鳌 注:“按《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 宋 戴复古 《镇江别总领愚子催归》诗:“老妻悬望占乌鹊,愚子催归若杜鹃。” 金 元好问 《送钦叔》诗之五:“遥知慈母心,已为乌鹊喜。” (2).特指神话中七夕为牛郎、织女造桥使能相会的喜鹊。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来。” 唐 李商隐 《辛未七夕》诗:“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 (3).乌鸦和喜鹊。《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晋书·李士业传》:“通街大树上有乌鹊争巢,鹊为乌所杀。”《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通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 (4).指乌鸦,乌鸟。《淮南子·说林训》:“赤肉悬则乌鹊集,鹰隼鷙则众鸟散。物之散聚,交感以然。” 唐 李峤 《鉴》诗:“月中乌鹊至,花里凤皇来。” 飞鸿(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弄玉人名,相传为 春秋 秦穆公 女,嫁善 * 之萧 史 ,日就 萧史 学箫作凤鸣, 穆公 为作 凤台 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北周 庾信 《荡子赋》:“ 罗敷 总髮, 弄玉 初笄。” 唐 李白 《凤台曲》:“曲在身不返,空餘 弄玉 名。”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 延平 女子题壁诗﹞序云……二八结褵,新妇获参军之配,何异 莫愁 南国,得嫁 阿侯 ;庶几 弄玉 秦 楼,相逢 萧史 。”参见“ 萧史 ”。 兰香(1).草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兰香》:“三月中,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原注:“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 石勒 讳,故改,今人因以为名焉。且兰香之目,美於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兰香》:“本名罗勒, 后赵 石勒 以罗勒犯己名,改为兰香,至今以为名也。” (2).泽兰。 宋 洪刍 《香谱》卷上:“兰香,一名水香,生 大吴 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 时会(1).犹时见。古代帝王不定期地朝会四方诸侯。《周礼·秋官·大行人》:“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郑玄 注:“时会,即时见也,无常期。” 睡虎地 秦 墓竹简《为吏之道》:“命书时会,事不且须。” 宋 苏轼 《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周礼》,大宗伯掌六礼以诸侯见王为文,乃有春朝、夏宗、秋覲、冬遇、时会、众同之法。” (2).当时的机遇或特殊情况。 汉 班彪 《北征赋》:“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宋 苏轼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其见伏去来,皆有时会,非偶然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佛法因缘有时会,兴废非人力歟。” (3).时机;时候。 清 吴趼人 《杂说》:“此非后生者之具有特别聪明也,老人不幸未生於此时会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为‘五卅’ * 怒吼》:“同志们,时会到了,我们赶快团结起来奋斗!” 李大钊 《“今”与“古”》:“他以为真理不是于任何时会的好机会中可以寻得的。” 谁家(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可怜(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春心两性间相思爱慕的情怀 百媚形容极其妩媚。《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淳于王歌》:“百媚在城中,千媚在中央。”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宋 贺铸 《点绛唇》词:“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餘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四座各自媚,百媚销一巵。” 杨柳(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银床(1).井栏。一说辘轳架。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玉醴吹巖菊,银牀落井桐。”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牀。” 仇兆鳌 注:“ 朱 注:旧以银牀为井栏。《名义考》:银牀乃轆轤架,非井栏也。”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眼底青春今去也,花落银牀。” 黄人 《长相思和太白韵》:“银缸影淡秋满堂,井梧一叶飘银牀。” (2).银饰之床。 隋 江总 《东飞伯劳歌》:“银牀金屋掛流苏,寳镜玉釵横珊瑚。” 唐 温庭筠 《瑶瑟怨》诗:“冰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金屋华美之屋。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无復金屋念,岂照长门心。” 唐 于鹄 《送宫人入道归山》诗:“自伤白髮辞金屋,许著黄裳向玉峯。” 清 龚自珍 《湘月》词:“一枝赠我,安排自有金屋。” 鲁迅 《惜花》诗之二:“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 阿娇 ?”参见“ 金屋贮娇 ”。 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 宝镜(1).镜子的美称。 南朝 陈 徐陵 《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唐 刘长卿 《春镜》诗:“宝镜凌曙开,含虚浄如水。”《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抬过一座金镶玉琢凤舞龙盘的光明宝镜来。”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 新安江 水库真象一面宝镜,七十多座岛屿象镶嵌的颗颗绿宝石。” (2).喻日或月。 唐 崔护 《日五色赋》:“晕藻绘於金轮,聚云霞於宝镜。” 宋 李朴 《中秋》诗:“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籟寂无声。” 玉钗(1).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玉釵挂臣冠,罗袖拂臣衣。” 唐 李白 《白紵辞》诗之三:“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釵掛缨君莫违。” 清 汪懋麟 《阮郎归》词:“玉釵初卸手重呵,金猊香未过。” (2).指美女。 宋 曾巩 《西园席上》诗:“下榻笑谈红旆偃,引觴醒醉玉釵随。” 珊瑚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 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年时1.当年,往年时节。 2.岁月;年代。 3.方言。去年。 4.指历法的年月时日。 5.年头,年份。二八(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 杜预 注:“十六人。”。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2).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宋 权德舆 《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3).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 渭城 歌。” (4).八元、八恺的合称。《文选·张衡<思玄赋>》:“幸二八之遌 虞 兮,嘉 傅説 之生 殷 。”旧注:“二八,八愷,八元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参见“ 八元 ”、“ 八愷 ”。 (5).特指农历正月十八日。《中国谚语资料》:“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原注:“二八,正月十八。” (6).“二八三八”的略语,合为“五八”,因用作“井”的隐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钱昭度 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红脸(1) 脸变红,指发怒、害羞等 这小姑娘见了生人就红脸 (2) 发怒 我们俩从来不红脸 (3) 京剧中扮演英雄或忠臣的人物 宜笑适宜于笑。指笑时很美。《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皓齿粲烂,宜笑的皪。”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红颜宜笑,睇眄流光。” 隋 江总 《东飞伯劳歌》:“年时二八新红脸,宜笑宜歌羞更歛。” 元 张昱 《西湖漫兴》诗:“ 玉局 当年为写真, 西施 宜笑復宜顰。” 风花(1).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 唐 卢照邻 《折杨柳》诗:“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宋 陈师道 《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 宋 晁补之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颿应復驶,蒸云散乱作风花。” 明 杨慎 《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 (3).指起风前的大雾。 宋 陆游 《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 (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綺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不归(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无双没有可相比的;独一无二 精妙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程艺天下无双。——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