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西湖游什四首·其四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何吾驺 |
释义 | 西湖游什四首·其四原文载酒湖山日未休,深情偷暇买方舟。 因兹早谢丝纶出,到此真同李郭游。 带雨尚过灵隐寺,淩风长啸藕花洲。 携家盍寄云深处,况有高朋下榻留。 诗词问答问:西湖游什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何吾驺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参考注释湖山(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深情(1) 深长悠厚的情感 难忘深情 (2) 怀有深厚感情 他又站在高台上,深情地望着兰考的土地。——《鞠躬尽瘁》 偷暇趁有空 买方(1) 指买入的一方 买方市场 (2) 买者;购进货物者 丝纶(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羣后。” 唐 杨炯 《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奉丝纶来报里阎,访贤才作楫济艰。” (2).钓丝。 唐 无名氏 《渔父》词:“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宋 张先 《满庭芳》词:“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笑满船空载明月,下丝纶不愁无处。” 胡惠生 《赠王亦梅》诗:“ 西湖 风景好,何日理丝纶。”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椀赋》:“緼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李郭(1). 东汉 李膺 与 郭泰 的并称。按, 郭泰 ,《后汉书》作者 范晔 避父讳改作 郭太 。 (2). 唐 代名将 李光弼 与 郭子仪 的并称。 唐 颜真卿 《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李公神道碑铭》:“ 临淮 、 汾阳 秉文武忠义之资,廓清 河 朔 ,保乂王室,翼载三圣,天下之人,谓之 李 郭 。” 宋 文天祥 《平原》诗:“ 唐 家再造 李郭 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文如 元 白 ,武若 李 郭 。” 清 王式丹 《睢阳庙》诗之一:“名先 李 郭 悬青简,血并 南雷 染碧莎。” 灵隐寺在 杭州 西湖 西北之 北高峰 下。 晋 咸和 元年 印度 僧人 慧理 创建, 慧理 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 唐 会昌 年间曾毁, 五代 时 吴越 国王 钱俶 命高僧 王延寿 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 元 至正 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 明 清 六次毁、建, 清 康熙 时曾改名 云林寺 ,现存大殿是 清 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 飞来峰 、 冷泉亭 等胜景,为 西湖 游览胜地。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异》:“ 宋考工 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 江 南,游 灵隐寺 。夜月极明,长廊吟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 灵隐寺 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 清 陈维崧 《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 ,春帆竞掠 雷峰塔 。” 风长风大。 南朝 梁元帝 《香炉铭》:“火微难尽,风长易闻。” 唐 王昌龄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都尉》诗:“日晚劝取别,风长云逐开。” 唐 辨才 《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诗:“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藕花荷花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宋· 李清照《漱玉词·如梦令》 深处(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高朋犹贵宾。 元 张可久 《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悦高朋故戚,共谈玄讲理,办登山翫水,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石林精舍嚣尘少,仗尔高朋探寂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摆破烂摊的嘛。咱还能有啥高朋贵友吗?”参见“ 高朋满座 ”。 下榻(1) 指客人住宿 (2) 寄宿 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桃花扇》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