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截树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白居易 |
释义 | 截树原文种树面当前轩,面树高柯叶面繁。惜哉面远山色,隐此蒙笼间。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 诗词问答问:截树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白居易截树书法欣赏
全唐诗 参考注释种树(1).种植;栽种。《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史记·李斯列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文帝纪》:“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当前目前;现在 人的职责就在于完成当前的任务 柯叶枝叶。 汉 班固 《幽通赋》:“形气发於根柢兮,柯叶汇而灵茂。”《梁书·刘孝绰传》:“且款冬而生,已凋柯叶,空延德泽,无谢阳春。” 唐 杜甫 《病柏》诗:“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树柯叶森耸,隔屋数重可见。” 远山色喻眉。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嬋娟两鬢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参见“ 远山眉 ”。 蒙笼(1).草木茂盛貌。 汉 扬雄 《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掍成。”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昔游》诗:“奇峯合沓半隐天,緑萝蒙笼水潺湲。” 苏曼殊 《遁跡记》:“惟有葭苇蒙笼,陂陀回首,见苍崖崒嵂。” (2).指草木茂盛之处。《淮南子·修务训》:“犯津关,躐蒙笼。” 高诱 注:“躐蒙笼之山。” (3).视觉模糊貌。 唐 白居易 《眼病》诗之一:“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宋 苏轼 《和子由与颜长道游百步洪》:“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餘睡色。”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 濛籠:蒙胧。 唐 欧阳詹 《回鸾赋》:“濛笼焉虹霓之縈仪凤,髣髴焉江雾之送游龙。” 一朝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斧斤各种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万叶万世;万代。《晋书·武帝纪》:“见土地之广,谓万叶而无虞;覩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宋书·武帝纪中》:“作范振古,垂风万叶。”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微臣窃思 秦始皇 之为君也,藉 周 室之餘,因六国之盛,将貽之万叶。” 落头(1) (2) 盈利;剩余 这回多少能有些落头 (3) 指做事所得的利 拿到手里才算落头 面前跟前;面对着的地方 他来到国王面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 忽似恍若,好像。《尚书大传》卷三:“御视於忽似,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 郑玄 注:“止视之失者,在於去忽似。忽似者,是不明之刑也。忽似,谓若乱於是非,象龚滔天及不辨鹿马之类也。” 云雾云和雾,多比喻遮蔽或障碍的东西 豁达(1) 心胸开阔,性格开朗 潇洒豁达 (2) 开通;通敞 豁达来风凉 青天(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久别长时间地分离 久别胜新欢 款颜见面畅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倾河易回斡,款颜难久悰。” 唐 白居易 《截树诗》:“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唐 韩偓 《离家》诗:“款颜唯有梦,怨泣却无声!” 有清指 清 代。有,词头。《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有 清二 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 朱 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 汉 学时代并伪焉者而无之,则以行恶为无可耻也。” 飞鸟(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开怀畅开襟怀,无所拘束 开怀畅饮 东南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远心深远的心机。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智宏材。”《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傅嘏 字 兰石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嘏 友人 荀粲 ,有清识远心,然犹怪之。”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玉振金声,笔有餘力,远心天授,高兴生知。” 明 许三阶 《节侠记·侠晤》:“看他远心旷度,翩翩豪举, 刘生 一腔热血,今番有用处了。” 离散之心。《国语·楚语上》:“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 韦昭 注:“远心,叛离。” 偏好偏爱 他对于戏曲有特别的偏好 两全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两全其美 两全的办法 岂不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柔条(1).嫩枝;柔软的枝条。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宋 陈亮 《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词:“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断了那柔条。” (2).特指垂柳的枝条。 唐 李白 《惜馀春赋》:“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宋 沉遘 《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柔条秀絶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细腰,行人几度折柔条。”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诗文赏析①物:事物。②两全:顾全双方或两方面,于两方面均无损害。五言古诗《截树》作于江州。这两句是说,人各有偏于一方的爱好,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事物要照顾到两方面是很难的。譬如园中的树木,人要按其所好,截取自己要求的形状,树木既要照顾人的要求,又要自己随意生长,那是难得办到的。物难两全,语含哲理,隐喻诗人遭贬的教训。--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