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立秋日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立秋日作原文无暑谓当秋不觉,谁知秋信益分明。 昨朝婪热蒸为雨,今日新凉迫放晴。 何必碧桐方识节,由来皓日已悬清。 山田迎望西成近,层阁凭临一畅情。 诗词问答问:立秋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九 2. 桐性畏寒塞外独无 参考注释不觉(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秋信秋季到来的信息。 唐 贾岛 《夏夜登南楼》诗:“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唐 皎然 《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诗:“ 桐江 秋信早,忆在故山时。” 宋 姜夔 《湘月》词:“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松江 张梦喈 之女 玉珍 有句云:‘梧阴尚覆阶前草,秋信先残水面花。’” 分明(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昨朝昨天;昨晨。 唐 高适 《同群公秋登琴台》诗:“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吴组缃 《山洪》二:“你昨朝不是到镇上打桐油去了吗?” 日新日日更新。《易·繫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 疏:“其德日日增新。”《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宋 王禹偁 《答张知白书》:“如足下之文实亦鲜得,况可畏之年,日新之业,僕安敢测其涯涘乎?” 郑观应 《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购用宜慎之又慎。” 放晴阴雨后天气转晴 雨后,天很快就放晴了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由来(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皓日明亮的太阳。亦比喻君主。《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郭沫若 《在新义州站上》诗:“一片鼓声通皓日,数圈轮舞漾和风。” 山田(1).山中狩猎。《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贾公彦 疏:“若田在山,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国轨》:“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未淫失也。” (3).山间的田地。《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清 顾炎武 《江上》诗:“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迎望迎合,迎承。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皇甫僎深刻》:“天子聪明宽厚,待臣下有礼,而小人迎望,要为深刻。” 西成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层阁犹层楼。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层阁肃天居,驰道直如髮。” 宋 曾巩 《游金山寺作》诗:“屐履上层阁,披襟当九秌。” 明 王世贞 《庚戌秋有约吴峻伯不就赋此》诗:“九关虚虎豹,层阁望麒麟。” 凭临据高俯瞰。 清 申涵光 《邯郸行》:“城边过客飞黄土,城上凭临日正午。” 清 曹寅 《虎丘僧轩坐雨迟培山未至漫成》诗:“东巖磵壑凭临高,风雨横絶悬惊涛。” 畅情尽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祇要他不归来,便与 胡生 畅情作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