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用梁漕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天麟 |
释义 | 用梁漕韵原文千里岷峨外,三年汉漾西。急流卫水马,腐壤伏樗鸡。 伐树惊遭宋,闻韶喜在齐。 何时灯火夜,重与拆红泥。 诗词问答问:用梁漕韵的作者是谁?答:陈天麟 参考注释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岷峨(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急流(1).湍急的水流。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 江 介多悲风, 淮 泗 驰急流。”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急流腾飞沫,回风起 江 濆。” (2).谓水流疾速流动。 唐 许浑 《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3).比喻官场中复杂的斗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刘瞻 ﹞孤贫有艺,虽登科第,不预急流。”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恁莫痴,争似 张良 会归,急流中身先退。” 清 杜濬 《肥水先生忽有居》诗:“急流未必从君退,且喜归怀有定踪。”参见“ 急流勇退 ”。 卫水古水名。源出 河北 灵寿县 (今 正定县 )东北。《汉书·地理志上》:“ 灵寿 ……《禹贡》 卫水 出东北,东入 虖池 。”按, 虖池 即 滹沱 。 清 胡渭 《禹贡锥指》谓 卫水 在 灵寿 以下即称 滹沱 。 樗鸡虫名。居樗树上,翅有彩纹。《尔雅·释虫》“螒,天鸡” 晋 郭璞 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樗鸡》。 伐树指 春秋 时 宋 司马 桓魋 拔树欲害 孔子 之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去 曹 适 宋 ,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 司马 桓魋 欲杀 孔子 ,拔其树。 孔子 去。”案“拔树”后皆作“伐树”。《列子·杨朱》:“ 孔子 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於 宋 ,削迹於 卫 。” 唐 高适 《宋中》诗之六:“忆昔 鲁仲尼 ,栖栖此经过,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宋 王禹偁 《甘棠即事简孙何》诗:“坐棠风雅美贤臣,伐树悽悽亦圣人。” 闻韶《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尃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灯火泛指亮着的灯烛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