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悼陈庭玉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郑刚中 |
释义 | 悼陈庭玉原文力就扬雄宅一区,知公有意赋归欤。两楹岂谓哲人梦,三径空留君子居。 厚德所传唯裔嗣,清名难朽是诗书。 天公到底悭风俗,不使斯人在里闾。 诗词问答问:悼陈庭玉的作者是谁?答:郑刚中 参考注释一区(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有意(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赋归欤见“ 赋归 ”。 两楹(1).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賔就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 况 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 (2).《礼记·檀弓上》:“ 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晋 陆机 《挽歌》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3).《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北史·薛辩传》:“ 裕 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 (4).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哲人才智卓越的人 三径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留君子指狗。《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好大老虎洞, 王老相 ,府上阿有留君子?’‘这留君子三字,老汉到没解。’‘这留君子没,就是 王老相 个狗哉。’” 厚德(1).犹大德。《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氾论训》:“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 (2).深厚的恩德。《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 高皇帝 之厚德也。” 三国 魏 曹植 《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宋 苏轼 《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 (3).谓施以厚泽。《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4).谓深深地感激。《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 冀州 以让 袁 氏。 袁氏 得 冀州 ,则 瓚 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清名(1).清美的声誉。《汉书·儒林传·施雠》:“ 鲁伯 授 太山 毛莫如 少路 、 琅玡 邴丹 曼容 ,著清名。”《隶释·汉孙叔敖碑》:“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 宋 苏轼 《次韵王滁州见寄》:“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一:“那你们搜好啦,为什么平白无故污损贫道的清名?” (2).指有清美声誉的人。 诗书(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天公(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到底(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经过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了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你到底为什么不走进那间屋子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贯彻到底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到底还是女人心细 风俗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不使不顺从。《墨子·非命下》:“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三》:“《尔雅》:使,从也。天鬼不从,犹上文言上帝不顺耳。”《汉书·外戚传·赵皇后》:“少主幼弱则大臣不使。” 颜师古 注:“不使,不可使从命也。”《后汉书·庞参传》:“今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暴军 伊吾 之野,以虑三族之外,果破 凉州 ,祸乱至今。” 斯人(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里闾(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