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仁风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王冕 |
释义 | 仁风原文仁风蔼区宇,圣道日月明。膏泽育万汇,衣冠乐升平。 夷陵虽云僻,岂无王化并?奈何洙泗流,不浃荆楚氓。 蛆惑祠奸操,声教若掩扃。 樊山老文学,执法开杳冥。 荡涤众陋习,魑魅不能撄。 巍巍鲁灵光,中天丽晶莹。 一变风俗美,再变礼乐兴。 允矣千载下,勋业昭汗青。 诗词问答问:仁风的作者是谁?答:王冕 参考注释仁风(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区宇区域,天地 别一区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道日指修养达到崇高境界之日。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痴顽若此,因得苟全性命于此世,然去道日远矣。” 月明(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膏泽(1) 滋润土壤的雨水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曹植《赠徐干》 (2) 比喻恩惠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万汇万物 衣冠(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升平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夷陵楚先王的坆墓,在今湖北宜昌县东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王化天子的教化。《诗大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后汉书·张酺传》:“吾为三公,既不能宣扬王化,令吏人从制,岂可不务节约乎?”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 清 吴兴祚 《电白县观海》诗:“海若知王化,年年效百灵。”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 中国 的王化现在真是‘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了。” 奈何(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洙泗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 荆楚(1). 荆 为 楚 之旧号,略当古 荆州 地区,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带。《诗·商颂·殷武》:“挞彼 殷武 ,奋伐 荆楚 。”《楚辞·大招》:“自恣 荆楚 ,安以定只。” 唐 杜甫 《江上》诗:“江上日多雨,萧萧 荆楚 秋。”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清 魏源 《<圣武记>序》:“ 荆楚 以南,有积感之民焉。” (2).木名。古时用为刑杖。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 太祖 指道旁荆楚谓世子曰:‘古者用此为扑刑,盖以其能去风,虽伤不至过甚。’” 声教声威教化。《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汉 班固 《东都赋》:“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国学试风化下》诗:“英明高比日,声教下如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国初声教所被,固宜保塞称藩者,享王恐后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参与文治声教的事业,我们理当从命。” 文学(1) 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2) 学问 胸中又没文学 执法(1) 执掌法律;行使法律权力 执法不严使坏人有隙可乘 (2) 执行法令的官吏 杳冥(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荡涤清洗;洗除 洪水乃欲荡涤。——《汉书·李寻传》 山光湖色足以荡涤胸中郁闷 陋习不好的习惯 改变陋习 魑魅(1).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 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常喻指坏人或 * 势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参见“ 螭魅 ”。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鲁灵光见“ 鲁殿灵光 ”。 中天天空;天顶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晶莹明亮澄澈 晶莹的露珠 变风(1).指《诗经》“国风”中 邶 至 豳 等十三国的作品。《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诗·邶风·柏舟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解:“从此讫《豳·七月》,十三国并变风也。”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风雅正变说》:“变化下之名为刺上之什,变乎风之正体,是谓变风。”参见“ 正风 ”。 (2).谓改变、摧弱鄙俚的诗风,恢复《诗经》的传统。 宋 苏颂 《<小畜集>序》:“窃谓文章末流,由 唐 季涉 五代 ,气格摧弱,沦于鄙俚。国初屡有作者,留意变风,而习尚难侈,未能復雅。” (3).泛指民歌。 元 张宇 《采莲》诗:“隔岸谁家贵公子,调笑新词歌艷体, 吴 儂变风有如此,谁念採苹供祭礼?” 变礼不合典常、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汉书·儒林传·张山拊》:“昔 周公 薨, 成王 葬以变礼,而当天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有经礼,有变礼……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适权矣。”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勋业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 苏北 ,勋业争传 大江 南。” 汗青(1)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借指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