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观阳山大石
朝代 宋代
作者 方凤
释义

观阳山大石原文

殷勤龟挟小艇,龟迤逦登大石。
怪险若神造,幽阗真龟宅。
凌汉龙头昂,负重龟背磔。
倒拽万牛喘,列坐千人窄。
眇视笑一拳,端拜俯半额。
凭肩护胫酸,呼龟镇心忒。
古壁剥旧题,灰窦碍颓屐。
甫快雨忽晴,刚醉日欲夕。
老禅嗜文词,短卷盈咫尺,挥毫神欲飞,云开万峰碧。

诗词问答

问:观阳山大石的作者是谁?答:方凤
问:观阳山大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凤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凤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小艇

(1)

(2) 小型轻快的帆艇

(3) 小型快速汽艇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怪险

犹艰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嘉祐 中士人 刘几 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险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

神造

谓神奇的造作;神灵的造作。 晋 陆云 《张二侯颂》:“真人有作,飞龙在天, 留侯 载见,阶云自渊,即谋神造,启运妙玄。”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序》:“灵相瑞华,焕同神造。” 唐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诗:“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龙头

(1) 江湖上称帮会的头领

(2) 管道上放出液体的活门

(3) 自行车的车把

(4) 泥石流又叫龙扒。它的前端习惯上叫龙头

负重

肩负重荷

负重泅渡

龟背

(1).龟的背部。亦形容物体中部隆起之状。 汉 杨修 《孔雀赋》:“首戴冠以飭貌,爰龟背而鸞颈。” 宋 苏轼 《万山》诗:“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元史·祭祀志三·宗庙上》:“祏室,每室红锦厚褥一,紫锦薄褥一,黄罗复帐一,龟背红帘一,缘以黄罗带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忠义﹞室三间,黄琉璃瓦,緑琉璃龟背腰墙。”

(2).一种形似龟背的六角形装饰花纹。

(3).佝偻病。因患者背脊隆起,故名。也叫驼背。《孔丛子·嘉言》:“吾观 孔仲尼 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顙, 黄帝 之形貌也;脩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 成汤 之容体也。”《医宗金鉴·杂证·龟背》:“龟背坐早被风吹,傴僂背高状如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 李斯 说他的样子太怪,龟背,缺牙巴,耳朵又聋,一看就有些怪气,并没有什么仙气。”

(4).菜肴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若别要下酒,即使人外买软羊、龟背、大小骨、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薑之类。”

(5).家具名。指一种架在壁上安放食物的横板。 清 施鸿保 《闽杂记》:“俗於壁上加横板,安置食物,吾乡称为龟背, 建 邵 等处亦同。”

倒拽

见“ 倒曳 ”。

牛喘

牛因热而喘气。 汉 丞相 丙吉 关心农事的典故。《汉书·丙吉传》:“ 吉 又尝出,逢清道羣鬭者,死伤横道, 吉 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 吉 , 吉 曰:‘民鬭相杀伤, 长安 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罸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於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后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道旁牛喘谁復问,佛寺吹螺空唱号。” 明 李东阳 《问喘词》:“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

列坐

(1).以次相坐。 汉 刘桢 《感遇》诗:“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有几个相识的,便都列坐在花厅上,专等面贺。”

(2).指在座的人。 汉 枚乘 《七发》:“列坐纵酒,荡乐娱心。”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鸣儔啸匹旅,列坐竟长筵。” 晋 潘岳 《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眇视

(1).偏盲,用一只眼看。语本《易·履》:“眇能视。” 宋 晁补之 《梦觌赋》:“惟一盲而两默兮,与目蓱为何禨;岂眇视不足与明兮,蓱非寄而终离。”

(2).远望;眯着眼看。《楚辞·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王逸 注:“眇,眺也。”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潄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 廷銓 心为之荡,趋而鞠之,女娭光眇视,羞涩不支。”

(3).轻视,小看。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此人见小生身上蓝缕,故云如此,特地眇视小生。”《水浒传》第六九回:“ 董平 那廝无礼,好生眇视大寨。”

眇眡:仔细观看。 唐 刘禹锡 《砥石赋》序:“遡阳眇眡,傅刃蒙脊,鳞然如痏痂。”

一拳

(1).一个拳头。多用以指体积小而形如拳头的物件。语出《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 拳 ”。 唐 白居易 《太湖石记》:“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清 黄景仁 《灵壁磬石歌》:“一拳把玩不忍释,悄思登 岱 临风吟。”

(2).表数量。用于以拳头打人的动作。《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不回话,照面一拳。”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我一时路见不平,将那年纪小的则一拳打杀了。”《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二:“ 叶明珠 反而笑了起来,一笑解千愁。她使劲打了 张 一拳:‘那好办,开车,找爸爸去!’”

(3).一宗,一注。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我这一去,不得一拳儿买卖不回来。”《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你见 * 桥 下大宅子,便是 钱大王 府,好一拳财!”

(4).谓一把抓,掌握一切。 元 无名氏 《桃园结义》第一折:“凭着我这管刀笔,一拳为主,衙门中大小事务,都与我计较,全凭我做主。”

端拜

(1).正身拱手。《荀子·不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 杨倞 注:“端拜,犹言端拱。”一说,冠而后拜。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端,冠也。‘端拜而议’,乃冠其首而后拜。”

(2).犹致敬。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栾城和张安道诗》:“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也。”

半额

(1).谓宽达额之一半。《后汉书·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二:“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 宋 苏轼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诗:“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峨眉世所妍。”

(2).数额的一半。《宋史·选举志一》:“欲加试《论语》大义,仍裁半额,注官依科目次序。”

凭肩

以手靠在别人肩上。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词:“月下凭肩,花边繫马,此兴今休矣。”《金史·完颜忠传》:“ 太祖 与 迪古乃 凭肩而语曰:‘我此来岂徒然也,有谋於汝,汝为我决之。’”

亦作“ 凭肩 ”。倚肩或把手臂放在别人肩上。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七夕对牵牛,正夜半凴肩私咒。” 刘国钧 《月词》诗之七:“记得凭肩花底坐,含情羞见影双双。”

镇心

定心,静心。《南史·郑灼传》:“﹝ 郑灼 ﹞苦心热,若瓜时,輒偃卧,以瓜镇心。” 宋 刘筠 《苦热》诗:“七盘妙舞频挥汗,五色嘉瓜冷镇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金屑》:“金屑……疗小儿惊伤五臟,风癎失志,镇心安魂魄。”

文词

(1) 指文章词语

(2) 泛指文章

(3) 文雅的词句

拿你们知识分子的文词来说,我叫做有灵魂的战士

短卷

(1).指短篇诗文,或短幅画卷。 唐 白居易 《夜吟元九律诗》:“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笺。” 宋 苏辙 《题王詵画山水横卷》诗:“袖中短卷墨犹湿,傍人笑指吾儕痴。”

(2).指揭人短处的文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三年》:“戊申, 叶顒 言近日州官被论,有阴遣家属,纳短卷於臺諫以相挟持者。”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挥毫

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神欲

心神的意向,精神活动。《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向秀 曰:“从手放意、无心而得谓之神欲。” 成玄英 疏:“从心所欲,顺理而行。”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