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读白乐天集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读白乐天集原文元白夙齐名,并号能诗者。 后来趋向殊,品格别高下。 以此评其诗,我爱香山社。 况复无绳削,体裁极闲雅。 吟咏摅性灵,后人继者寡。 弗弗纱牖风,炎炎朱明夏。 把玩不能置,博山香细灺。 诗词问答问:读白乐天集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马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七 参考注释元白(1). 唐 代诗人 元稹 、 白居易 的并称。《旧唐书·元稹传》:“ 稹 聪警絶人,年少有才名,与 太原 白居易 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 元 白 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 元 白 。” 明 许时泉 《同甲会》:“虽文如 元 白 ,武若 李 郭 ,亦不能忘此胭脂气味。” (2).泛指诗友。 骆鹏 《寄怀师农》诗:“ 元 白 卜邻曾有约,太平身世渺难期。” (3). 金 代诗人 元好问 、 白君举 的并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两元白》:“ 金 末 元遗山 为一代文人之冠。其时有 白君举 ,字 寓斋 , 隩州 人,以进士官 岐山 令,诗名与 遗山 相頡頏。 元 白 本世契,两家子弟每举 长庆 故事相往来,时又亦谓 元 白 。” 齐名指名望相等 李白与杜甫齐名 后来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趋向事物发展的动向 物价的趋向在上涨 格别犹特别。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他种的烟叶全村出名。抽着有那么一股格别的香味。” 高下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以此(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香山社即香火社。因 香山居士 ( 唐 诗人 白居易 别号)曾参与,故名。 明 高启 《和王耕云与愚庵倡和诗》之二:“谁知解綬东归客,亦是香山社里人。”参见“ 香火社 ”。 况复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绳削指木工弹墨、斧削。引申指纠正,修改。 唐 韩愈 《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纵,无所统纪,然而不烦於绳削而自合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艺林伐山》:“有伐山者,有伐材者。伐材者已成之柱,略加绳削而已;伐山则蒐山开荒,自我取之。” 清 谈迁 《与霍鲁斋书》:“幸逢鸿匠,大加绳削。” 体裁文学作品的分类,可用多种标准来划分 闲雅安适高雅 吟咏亦作“ 吟咏 ”。1.歌唱;作诗词。《诗·周南·关雎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晋书·郗鉴传》:“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至 六朝 时乃略有咏之者,至 唐 而吟咏滋多。”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 于庭 先生兼工吟咏,曾赠余诗四章。” 巴金 《一颗红心》:“他在黑暗中闭目吟咏,摸索着写下四十多首诗。” (2).有节奏地诵读;吟诵玩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唐 杜甫 《至后》诗:“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云笈七籤》卷一○四:“﹝ 杜冲 ﹞闲居幽室,吟咏《道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女﹞拾得旧笺一折,上书《惜餘春》词……女吟咏数四,心悦好之。” 柯灵 《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我有了再次吟咏 小川 同志的旧作的机会。” (3).指诗词等韵文。 唐 刘禹锡 《董氏武陵集记》:“寓其情怀,播为吟咏,时復发笥,纷然盈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书生穷眼,偶值声伎之宴,輒不禁见之吟咏,而力为铺张。”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吾之吟咏,无不为宗邦神往。” 见“ 吟咏 ”。 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后人(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弗弗(1).风疾貌。《诗·小雅·蓼莪》:“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毛 传:“弗弗,犹发发也。” 高亨 注:“弗弗,风疾貌。” (2).违戾,拂逆。《墨子·亲士》:“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炎炎(1) (2) 形容夏天阳光猛烈 赤日炎炎 (3) 形容火势旺盛 炎炎的烈火 (4) 形容威势、气焰很盛 况彼正是炎炎之际,何事不可为?——《于谦全传》 朱明(1).夏季。 尸子 《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晋 潘岳 《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 唐 刘禹锡 《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 清 孙枝蔚 《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 (2).指立夏节。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节届朱明,晷钟丹陆。”《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绣房》:“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朱明。” (3).太阳。《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 注:“朱明,日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六:“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朱明曜以东起,纤阿迫以西垂。” (4).指传说中的火神 祝融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其佐 朱明 。” 高诱 注:“旧説云 祝融 。” (5). 汉 郊祀歌名。《史记·乐书》:“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 祝融 ,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 广东 罗浮山 。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朱明洞 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三:“ 罗浮 高万仞,下看 扶桑 卑。默坐 朱明洞 ,玉池自生肥。” (7).指 明 朝。 明 朝皇帝姓 朱 ,故称。《花城》1981年第6期:“自从 成吉思汗 的孙子 忽必烈 定都 北京城 ,经过 蒙元 、 朱明 、 满清 ,七百多年。” 把玩拿着赏玩 读之喜笑,把玩无厌。——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山香(1).山间花木等散发的香气。 唐 许浑 《贻终南山隐者》诗:“潭冷薜萝晚,山香松桂秋。” 元 范梈 《寄武夷杜徵君》诗:“旆影岩前见,山香石上闻。” 明 袁宏道 《宿村中》诗:“稻熟家家酿,山香处处诗。” (2).古代曲名。即《舞山香》。 唐 南卓 《羯鼓录》:“﹝ 汝阳王 璡 ﹞常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朶,置於帽上笪处。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堕落。上大喜,笑赐 璡 金器一厨,因夸曰真 花奴 。” 元 * 润 《落花》诗:“却忆当时砑光帽,《山香》一曲泪沾巾。” 清 汪琬 《南池即子美题诗处》诗:“ 董奴 才了《山香》曲, 玉奴 又拨檀槽续。”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