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同年胡竹亭大声擢广东方伯来顾诗以奉谢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吴琏 |
释义 | 原文甲午隆冬贵水滨,相看相叙即相亲。 八千里外新方伯,四十年前老故人。 叔厚德刚官异秩,邦贤元善迹同尘。 笠翁忽迓乘车客,浊醑清谈意各真。 诗词问答问:《同年胡竹亭大声擢广东方伯来顾诗以奉谢》的作者是谁?答:吴琏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隆冬严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枯树。——《晋书·王献之传赞》 水滨靠近水的场所;岸边 看相一种迷信活动,观察人的相貌、骨骼或手掌的纹路来判断人的命运的好坏 相亲(1) 互相亲爱;相亲近 (2) 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方伯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厚德(1).犹大德。《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氾论训》:“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 (2).深厚的恩德。《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 高皇帝 之厚德也。” 三国 魏 曹植 《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宋 苏轼 《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 (3).谓施以厚泽。《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4).谓深深地感激。《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 冀州 以让 袁 氏。 袁氏 得 冀州 ,则 瓚 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元善大善。 宋 范仲淹 《体仁足以长人赋》:“法元善之功,可处域中之大;奉博施之德,宜为天下之君。” 同尘(1).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 三国 魏 曹植 《帝尧赞》:“克平 共工 ,万国同尘。” (2).比喻与万物一体。 唐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3).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 (4).同路;同行。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 (5).指混同;混杂其中。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於狭路;高士不能撙其节以同尘於隘俗。” 宋 司马光 《孟尝君歌》:“门下纷纷如市人,鷄鸣狗盗亦同尘。” 乘车(1).安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使御广车而行,己皆乘乘车。” 杜预 注:“乘车,安车。” (2).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仪礼·既夕礼》:“陈明器於乘车之西。”《仪礼·既夕礼》:“荐车直东荣北輈。” 郑玄 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谓之魂车。” 胡培翚 正义:“案车即下记乘车、道车、稾车也。以生时将行陈驾,故进此车於庭而陈之,象生时也。此车平日所乘,灵魂凭之,故谓之魂车。”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清谈误国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