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踏莎行(送别刘子思)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孝祥 |
释义 | 踏莎行(送别刘子思)原文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 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 天涯客里多歧路。 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诗词问答问:踏莎行(送别刘子思)的作者是谁?答:张孝祥 张孝祥踏莎行(送别刘子思)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丛祠乡野林间的神祠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孤舟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野渡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 吴潜 《海棠春·郊行》词:“云梢雾末,溪桥野渡,尽是春愁落处。” 清 沉自友 《平沙滩》诗:“野渡伤归客,斜阳冷钓船。” 长年(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分携离别。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 宋 吴文英 《风入松》词:“楼前緑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清 秋瑾 《失题》诗:“惜别阶前雨,分携水上萍。” 漠漠(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愁阴犹阴霾。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 飞狐 白日晚, 瀚海 愁阴生。” 唐 钱起 《秋霖曲》:“愁阴惨淡时殷雷,生灵垫溺若寒灰。”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岁律峥嶸腊候深,一天风雪卷愁阴。” 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别意(1).离情。 唐 李咸用 《送别》诗:“别意説难尽,离盃深莫辞。” 宋 严仁 《鹧鸪天》词:“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好象一任晓风飐拂摇移,感慨有些别意,仿彿知道,这窗中人快要离他们远去万里了。” (2).另外的意思。 清 李渔 《比目鱼·挥金》:“他竟全然不理,想来没有别意,一定是不肯零卖。” 溪边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 宋 刘一止 《洞仙歌·梅》词:“行人怨,角声吹老,叹客里,经春又三年。” 元 姚燧 《次韵时中》:“ 淮南 数日将寒食,客里三春尚腊衣。”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贫中聚散思亲串,客里行藏感岁华。” 歧路(1).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歧,一本作“ 岐 ”。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 清 梅曾亮 《小盘谷记》:“余尝求小盘谷者。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皆大竹蔽天,多歧路。”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母唯事尘劳,歧路徒营营。” (2).错误的道路。如: 小张 虽误入歧路,但在同志们耐心的帮助教育下,他决心改邪归正。 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无数(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