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池口舟中见九华山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周浈 |
释义 | 池口舟中见九华山原文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 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 水宿淹长晷,山行阻修畛。 缥缈对雄标,巑岏发奇蕴。 岩回气如焚,峰去势犹引。 刻削冠青莲,雕镂矗丹笋。 嵁霞上斑剥,石乳下閟硱。 山鬼从文狸,渊灵闷玄蜃。 眷言志藜藿,未遂采芝菌。 即事情已悲,怀贤迹俱泯。 潜吴愧梅福,去汶羞闵损。 人德险未夷,天道明可准。 皋兰岂徒歇,岩桂芳未陨。 岁暮山中人,结言候归轸。 诗词问答问:池口舟中见九华山的作者是谁?答:周浈 注释1. 押词韵第六部 参考注释贞履谓遁世归真。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 素期平素所期望的。 唐 刘禹锡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诗:“ 秣陵 从事何年别,一见琼章如素期。” 明 宋濂 《故秦母夫人金氏墓志铭》:“豸冠朱衣兮,符我素期。” 劳生《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 唐 张乔 《江南别友人》诗:“劳生故白头,头白未应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题》诗:“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刘基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之二:“无用文章岂疗飢,劳生筋骨已支离。” 郁达夫 《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诗:“供宿 赞公 房,一洗劳生悴。” 戎路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后泛指兵车。《周礼·春官·车仆》:“车僕,掌戎路之萃。” 郑玄 注:“戎路,王在军所乘也。”《左传·庄公九年》:“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南史·宋武帝纪》:“公纪纲礼度,万国是式,乘介蹈方,罔有迁志,是以锡公大路、戎路各一,玄牡二駟。” 水宿(1).谓栖息于水。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文鱼水宿,锦鸟云翔。” 唐 杜甫 《倦夜》诗:“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2).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吕延济 注:“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栈石星饭,结荷水宿。” 唐 李白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诗:“水宿 五溪 月,霜啼 三峡 猿。” 明 高明 《琵琶记·路途劳顿》:“奴家为欲赴京寻夫,於路风餐水宿,履险登高,受了多少狼狈。” (3).白菖蒲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白昌》。 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后汉书·崔駰传》:“阴事终而水宿藏。” 李贤 注:“水宿谓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也。”《国语·周语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析木之分歷建星及牵牛皆水宿,言得水类。” 山行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浄。” 元 刘迎 《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车轣轆。” 阻修亦作“ 阻脩 ”。谓路途阻隔遥远。 晋 张载 《拟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营州 ,欲往从之路阻脩。” 宋 梅尧臣 《送许璋监簿归泰州》诗:“我非鱼鸟情,贫缚路阻修。” 清 黄遵宪 《九月初三夜》诗:“蒹葭别有凄凄恨,不向中央怨阻修。”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雄标指高耸的山峰。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縹緲对雄标,巑岏发奇藴。” 巑岏(1).山高锐貌。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崭絶类 虎牙 ,巑岏象 熊耳 。”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縹渺对雄标,巑岏发奇藴。” (2).形容其他尖锐之物。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齿巑岏而五兵失鋭,目闪烁而双电交光。” (3).耸立貌。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究烟霞之繚绕,具林石之巑岏。”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北巡》诗:“南则龙楼凤阁高巑岏,北则诸州列镇相钩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小屋三楹,屋旁小阁二楹,黄石巑岏,石中古木十数株。” (4).高峻的山峰。《楚辞·刘向<九叹>》:“登巑岏以长企兮,望南 郢 而窥之。” 王逸 注:“巑岏,鋭山也。” (5).形容人品高尚。 清 方文 《老姑行为姚姐夫人七十寿》诗:“吾姐操行復巑岏,三老姑名应不刊。” 去势(1) * (2) 使丧失男性生殖力 (3) 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来头大,去势小 刻削(1).雕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2).形容(山石或楼台)棱角分明,峥嵘峭拔。《魏书·萧衍传》:“大兴寺塔,广缮臺堂,昭阳到景,垂珠衔璧,峥嶸刻削。”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志一》:“山半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刻削。” (3).苛刻,严酷。《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旧唐书·唐临传》:“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平心 《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一:“ 康熙帝 比 顺治 统治者更深刻地察觉到,前朝君臣的腐败和刻削,怎样加速了 明 政权的崩溃。” (4).侵害;剥夺。《史记·孝景本纪》:“至 孝景 ,不復忧异姓,而 鼂错 刻削诸侯。”《南史·恩倖传·沉客卿》:“ 客卿 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节度使刻削军府,刑赏失中,遂致迫逐。”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渔刻削之端。” (5).节俭。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 (6).剪裁;删节。 唐 孟郊 《品松》诗:“名华非典赏,剪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7).谓造语工巧,文笔峻拔。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信道 清才,而诗刻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唐 之文, 韩 之雅健, 柳 之刻削,为大家。” 明 方孝孺 《答张廷璧书》:“足下之诗刻削森秀,为世俗异味,其辞信奇矣。” 青莲(1).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发青莲於王宫,验奇花於陆地。” 胡之骥 注:“ 观音大士 生於王宫,坐青莲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掬除洒扫,涂香散花,更採青莲,重布其地,恶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莲同馥。” (2).指像青莲一样的颜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紫紺之堂临水,青莲之臺带风。”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从容满月,照耀青莲。” 倪璠 注:“《维摩经》曰:‘目浄修广如青莲。’” 宋 苏辙 《魏佛狸歌》:“青莲湛然俛下视,击鉦卷斾抽行营。”《古尊宿语录》卷十一:“上堂云:青莲视瞬已多繁, 迦叶 微微笑自谩。” (4).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刘长卿 《戏赠干越尼子歌》:“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禪枝绕精舍。”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朱门收画戟,紺宇出青莲。”自注:“ 荆公 宅已为寺。” 明 高启 《题黄鹤仙人画》诗:“緑桂骚人宅,青莲释 * 。”(2)指佛经。 唐 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以是口诵青莲,虔皈摩朅;手裁紫凤,巧迈因祗。”(3)犹净土。佛家所谓极乐世界。 唐太宗 《为战阵处立寺诏》:“望法鼓所振,变炎火於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马青莲旧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 (5).指 九华山 。 九华山 在 安徽省 青阳县 南二十里,旧名 九子山 。九峰犹如莲花削成,故称 九华山 。 唐 曹唐 《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诗:“差差玉剑寒鋩利,褭褭青莲翠叶重。”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鏤矗丹笋。” 清 吴瞻泰 《自题莲花峰顶试泉图》诗:“万仞青莲上,梯云为试泉。” (6).见“ 青莲居士 ”。 雕镂(1).犹雕刻。《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 唐 刘恂 《岭表录异》:“枸櫞子,形如瓜……肉甚厚,白如萝卜。南中女工竞取其肉雕鏤花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明熹宗》:“ 明熹宗 在宫中,好手製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絶。”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2).指雕刻品。《新唐书·高宗纪》:“六月癸亥,禁宗戚献纂组雕鏤。” (3).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五代 齐己 《览延栖上人卷》诗:“今体雕鏤妙,古风研考精。” 明 袁宏道 《答董玄宰太史书》:“ 楚 中文体日敝,务为雕鏤,神情都失,赖宗匠力挽其頽。”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山林之文,流连光景,雕鏤酸苦。” 彫鏤:雕刻,刻镂。《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又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紈、綺縠、金银、珠玉、犀象、瑇瑁、彫鏤翫弄之物,皆絶不作。”《三国志·魏志·栈潜传》:“今宫观崇侈,彫鏤极妙,忘 有虞 之总期,思 殷辛 之琼室。”《魏书·铁弗昌传》:“臺榭高大,飞阁相连,皆彫鏤图画,被以綺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 丹笋比喻高耸的红色的山岩。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鏤矗丹笋。” 斑剥(1).斑驳,色彩错杂貌。 五代 欧阳炯 《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臂横鹰爪尖纤利,腰缠虎皮斑剥红。” 明 周浈 《池口舟中见九华山》诗:“嵁霞上斑剥,石乳下碖硱。”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 武昌 ,这座斑剥的古城。” (2).斑斑点点而有剥落。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题大令保母帖》诗:“点画微微见斑剥,陶坯泥沙相杂糅。”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极乐寺》:“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鱼鳞,大可七八围,盖奇物也。”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尊彝斑剥探 商 周 ,得意换却千金裘。” 乳下(1).乳部之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肝一络连属结絶乳下阳明。” (2).乳房之下。谓正在吃奶。形容动物或儿女幼小。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炙猪法:用乳下豘极肥者。” 唐 杜甫 《石壕吏》诗:“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宋 梅尧臣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诗:“乳下两小儿,夜夜啼向母。” 山鬼(1).山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北齐 樊逊 《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明 高启 《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 (2).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 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輒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涧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清 洪亮吉 《山斋访冒鸣茹寿衢两秀才》诗:“书声出户虫不鸣,山鬼一足深宵行。人头鱼身惯窥户,见惯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云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号於絶域。”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文狸见“ 文貍 ”。 。毛色有花纹的狸猫。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章炳麟 《东夷》诗之十:“独与文狸游,栖神祀丘冢。” 眷言亦作“睠言”。回顾貌。言,词尾。《诗·小雅·大东》:“睠言顾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隋书·高祖纪上》:“眷言诚节,实有可嘉,宜超恒赏,用沮劝。” 明 夏完淳 《六君咏·祁中丞》:“睠言从 彭咸 ,乘风驾縹緲。” 藜藿(1) 指粗劣的饭菜 尧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2) (藜藿——吃野菜。动用) 未遂没有达到;没有实现 政变未遂 采芝秦 末有四皓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 绮里季 、 夏黄公 见 秦 政苛虐,乃隐于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疗飢。 唐 虞 世远,吾将何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高贵之畏人,不及贫贱之肆志。”见《史记·留侯世家》、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四皓》。后因以“採芝”指遁隐。名其歌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称《採芝》。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 南朝 陈智匠 《古今乐录》。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为尘所欺。” 宋 陆游 《对酒》诗:“寄谢採芝翁,无为老青壁。”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之二:“勋名浪説 凌烟阁 ,争是 商山 歌《採芝》。” 谓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 汉 张衡 《思玄赋》:“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清 翁照 《送归愚沉少宗伯予告归里》诗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砚山 麓。”参见“ 採芝 ”。 事情(1) 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现象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回忆我的母亲》 (2) 事实 曲尽事情,一无遗误 (3) 泛指婚丧大事 我见你带的扇套,还是那年东府里蓉 * 奶事情上做的。——《红楼梦》 梅福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人德人的道德。《淮南子·泰族训》:“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 * 之祸。”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 道明政治清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不知 林邑 地,犹隔道明天。” 皋兰亦作“皐兰”。1.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晋 成公绥 《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2).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 南朝 梁元帝 《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 ,日隐 龙堆 , 翰海 飞沙, 皋兰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 胡 霜损 汉 兵。” (3).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 。 汉 设 金城县 , 明 为 兰县 , 清 改 皋兰县 。 清 姚鼐 《<停云堂遗文>序》:“ 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岂徒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岩桂木犀的别名。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砌兰亏半影,巖桂发全香。” 宋 杨万里 《瑞香花》诗:“树如巖桂不胜低,花比素馨幽更奇。”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桂》:“ 宋 张邦基 《墨庄漫録》云:木犀花黄深而大,一种花白浅而小, 湖南 呼九里香, 江 东呼巖桂, 浙 人曰木犀。” 岁暮(1) 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 岁暮天寒 (2) 指寒冬 岁暮衣裳单 (3) 比喻年老 年衰岁暮 中人(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结言(1).用言辞订约。《公羊传·桓公三年》:“古者不盟,结言而退。”《楚辞·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 蹇脩 以为理。”《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自昔枉光尘,结言固终始。” (2).谓连缀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3).指文辞的结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叙事如传,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 归轸(1).喻暮年。《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发轨丧夷易,归軫慎崎倾。” 李善 注:“归軫,暮年也。” 刘良 注:“今老矣,如车之将归。” (2).犹归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