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锁试呈同舍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晁补之 |
释义 | 锁试呈同舍三首原文官局悠悠共此行,来时庭菊未含英。五更脱叶惊书几,一夜寒砧满禁城。 诗似凉风来有思,酒如清露挹无声。 何时骢马催归去,更有林端魄一生。 诗词问答问:锁试呈同舍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晁补之 参考注释官局(1).官署;官设机构。 宋 王禹偁 《送朱九龄》诗:“ 鄱阳 古名郡,赤金流山谷。每岁鼓钱刀,从来设官局。” (2).指官府中的公事。《宋史·李继和传》:“且守边之臣,内忧家属之窘匱,外忧姦邪之憎毁。忧家则思为不廉,忧身则思为退迹,思不廉则官局不治,思退迹则庶事无心。” 宋 梅尧臣 《刘八饮将散分得非休沐不得会》诗:“君非休沐时,兹会岂能得!我无官局縈,幸尔预欢适。” 悠悠(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含英(1).内含精英。 汉 班固 《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 (2).喻怀才。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然而含英怀宝,经明行高。” (3).花含苞而未放。《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4).乐曲名。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及朝万国之时,乃奏《含英》之乐。” 五更(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脱叶落叶。 唐 韩愈 《南山诗》:“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宋 张实 《流红记》:“久之,有一脱叶,差大於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於其上。” 书几小书桌。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 晁张 跫然来,连璧照书几。” 一夜(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寒砧亦作“ 寒碪 ”。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唐 沉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辽阳 。” 唐 李贺 《龙夜吟》:“寒碪能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水浒传》第二一回:“譙楼禁鼓,一更未尽一更催;别院寒砧,千捣将残千捣起。” 禁城宫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夙御严清制,朝驾守禁城。” 唐 陈羽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诗:“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五代 牛希济 《谒金门》词:“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奄宦上》:“使人主之天下不过此禁城数里之内者,皆奄宦为之也。” 老舍 《骆驼祥子》九:“御河的水久已冻好,静静的,灰亮的,坦平的,坚固的,托着那禁城的城墙。” 凉风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有思(1).谓道德纯净完备。《韩非子·诡使》:“閒静安居,谓之有思。” (2).有意。 宋 苏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清露(1).洁净的露水。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无声没有一点声音 无声无息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骢马亦作“騘马”。1.青白色相杂的马。 南朝 宋 鲍照 《结客少年场行》:“騘马金络头,锦带佩 吴 钩。” 南朝 梁 《骢马》诗:“驄马鏤金鞍,柘弹落金光。” 唐 李贺 《浩歌》:“青毛騘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清 孙枝蔚 《艳曲》之二:“青楼十万户,驄马向谁家。” (2).指御史所乘之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二:“见君乘驄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诗:“驄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明 郑善夫 《送苏侍御从仁使蜀》诗:“驄马今何去,玄冥岁已残。” 清 严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诗:“驄马出 蓟门 ,驾言赴 岷 峨 。”参见“ 驄马使 ”。 催归鸟名。子规,杜鹃的别称。 唐 韩愈 《赠同游者》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催归,子规也。”详“ 杜鹃 ”。 一生整个生命期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