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文峰诗昨于西山得玲峰树之文源阁既为之歌兹以其副置于景福宫之门名曰文峰而系以诗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物有一兮必有偶,伯兮叔兮相与友。 玲峰既峙文源阁,文峰讵复藏岩薮。 贲然肯来树塞门,景福宫前镇枢纽。 是处拟为归政居,老谢远游迩斯守。 皇山较此实卑之,却笑犹堪拜米叟。 巨孔小1~1穴难计数,诡棱奇□自萦纠。 西山去京无百里,车载非关不胫走。 洞庭湖石最称珍,博大似兹能致否。 宋家花石昔号纲,殃民耗物鉴贻后。 岂如畿内挺秀质,弗动声色待近取。 抑仍絜矩于人材,政恐失之目前咎。 设因文以寓词锋,姑俟他年试吟手。 诗词问答问:《文峰诗昨于西山得玲峰树之文源阁既为之歌兹以其副置于景福宫之门名曰文峰而系以诗》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有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四 参考注释相与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文源阁清 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 北京 圆明园 内。 乾隆 四十年(1775年)修建, 咸丰 十年(1860年),为 英 法 联军焚毁。 岩薮(1).山泽;山野。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某虽在巖藪之间,闻之不觉废书而起。” (2).谓在野不仕。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故庙廊亦仁,巖藪亦仁,匹夫匹妇与被其泽亦仁,一介不以取予亦仁,故常寿。” 贲然光彩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賁然来思。” 朱熹 集传:“賁然,光采之貌也。或以为来之疾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虯书》:“比日式筵山阿,虚舘川涘,实望賁然,少詶侧迟。” 树塞门设立影壁。《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 管氏 亦树塞门…… 管氏 而知礼,孰不知礼?”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 邢昺 疏:“此 孔子 又为或人説 管仲 不知礼之事也。邦君,诸侯也。屏谓之树。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塞之;大夫当以帘蔽其位耳。”亦省作“ 树塞 ”。 晋 何劭 《赠张华》诗:“镇俗在简约,树塞焉足摹?”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则有僭上洿浊之累。”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八:“ 仲父 脱纍囚,相门遂树塞。” 景福(1).洪福;大福。《诗·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三国 魏 曹植 《精微篇》:“圣皇长寿考,景福常来仪。” 清 陈康祺 《郎替纪闻》卷一:“私幸中兴令主,仪表端凝,他日景福洪祺当与 圣祖 、 高宗 接武。”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嘆钻天,景福秘地藏。” (2).宫殿名。 三国 魏明帝 建,故址在 河南省 许昌市 。 三国 魏 何晏 有《景福殿赋》。 枢纽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事物的关键部位;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 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式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夹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花城》 是处(1).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2).犹言紧要关头。《水浒传》第十三回:“将臺上忽的一声锣响, 杨志 和 索超 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 归政(1).交还政权。《汉书·宣帝纪》:“大将军 光 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宋书·徐羡之传》:“ 元嘉 二年, 羡之 与左光禄大夫 傅亮 上表归政。” (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六年,亲祭 传心殿 ,六十年归政,再行之。” 远游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计数(1) (2) ( shǔ)数数或计算 (3) ( shù) 西山(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百里(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车载用车载运。《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佗 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非关不是因为;无关。 唐 宋之问 《燕巢军幕》诗:“非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明 刘基 《张子英闲止斋》诗之三:“筑室在城市,而无闤闠声。非关远人世,虑涤境自清。”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非关今日面皮娇,祇为当年舌太饶。”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湖水面积2820平方公里,南面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北在城陵矶汇入长江,洞庭湖周围为鱼米之乡,现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博大(1) 宽广;区域广阔 (2) 知识、学识等具有广度的 他的学问博大而精深 家花喻指自己的妻子。与“野花”相对。《石头记》第六七回:“他别想著俗语説的‘家花那有野花香’的话,他要信了这个话,可就大错了。” 殃民使百姓受祸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 尧 舜 之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都是那贪官惹祸自殃民,致使这 崑冈 失火难留玉。” 清 龙启瑞 《致曾涤笙侍郎书》:“立见其僨事,而不肯得罪於同官;即使其殃民,而不肯曲从夫清议。” 畿内(1).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 汉 郑玄 注:“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 汉 蔡邕 《独断》上:“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2).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旧唐书·高季辅传》:“今畿内数州,实惟邦本。”《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若过畿内,则国人大恐,诸道易摇。”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庙学隘,首增修……然后畿内之公侯, 秦 汉 之郡国,称其制矣。” 挺秀秀异出众 声色(1)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絜矩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人材(1).人的才能。《淮南子·主术训》:“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誌铭》:“太子熟看,人材须用方见。和亲久,材无所施,更无事,当遂委靡。”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序:“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 (2).有才能的人。《诗·小雅·菁菁者莪》序:“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承人主之志,广引人材,进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明史·太祖纪一》:“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3).姿色;容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俗云:三分人材,七分粧饰。此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红楼梦》第二一回:“二年前,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岁,也有几分人材。” 老舍 《茶馆》第三幕:“ 王掌柜 ,看我给你找来的小宝贝怎样?人材、岁数、打扮、经验,样样出色。” 目前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词锋(1).犀利的文笔或口才。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 匡丞相 解颐之説, 乐令君 清耳之谈,向所諮疑,谁能晓喻。” 元 柳贯 《出北城独上秋屏阁望西山烟霭中漠无所见》诗:“我疑玉女畏迎将,且惧词锋恣弹射。”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 (2).言词所向;话题。 叶圣陶 《一个朋友》:“当时我便转了词锋道:‘伊快乐么?’” 他年(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