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吴感勾归安簿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宋祁 |
释义 | 吴感勾归安簿原文苑花联醉七经春,猎佩当年一采纶。京邑风尘初倦客,楚伧涂辙欲妨人。 信潮暮送吴艎稳,公秫秋供箬酎醇。 江外何因凭尺素,宕渠波恶损文鳞。 诗词问答问:吴感勾归安簿的作者是谁?答:宋祁 参考注释七经(1). 汉 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 东汉 《一字石经》作《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 唐 李贤 注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宋 刘敞 《七经小传》作《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 清 康熙 《御纂七经》作《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当年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京邑京城 洞庭之与京邑。——唐· 李朝威《柳毅传》 风尘(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陆游 《双头莲》词:“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涂辙(1).车轮的痕迹。比喻行事的途径。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置良田以廪生徒,储典籍以馈孤陋,宽其涂辙,而严其教条。”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宋 、 元 、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本朝以经艺试士,科场定例,又有点句勾股之学:皆因时适变,涂辙百出不穷。” (2).车轮的痕迹。犹踪迹。 清 吴汝纶 《答严几道》:“但此诸书,必高材秀杰之士,乃能治之,若资性平钝,虽无西学,亦未能追其涂辙。” (1).路中的轮迹。引申为途径,道路。 宋 欧阳修 《与大寺丞书》:“汝昨寄文字,比旧甚进,可惜中止,已得涂辙,可以力进也。”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诗文诸体,咸依草附木,未能自闢涂辙,故无派别之可言。” (2).犹故辙。比喻常规,老路。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絶去故常,剗除涂辙,得意一往,乃佳。” 信潮(1).定期而来的潮水。 (2).谓任随潮流。 唐 崔道融 《江夕》诗:“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 江外江 南。从中原人看来,地在 长江 之外,故称。《三国志·魏志·王基传》:“率合蛮夷以攻其内,精卒劲兵以讨其外,则 夏口 以上必拔,而 江 外之郡不守。”《魏书·董峦传》:“ 峦 ,字 仲舒 , 营阳 人。 真君 末,随父南叛。虽长自 江 外,言语风气犹同华夏。”《南史·陈纪下·后主》:“﹝ 隋文帝 ﹞乃送璽书,暴 后主 二十恶。又散写詔书,书三十万纸,徧喻 江 外。” 清 顾炎武 《真州》诗:“击楫来 江 外,扬帆上旧京。” 何因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 晋公 护 执政,仪同 齐轨 语 善 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何因北归去, 淮 上对秋山。”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尺素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恶损挖苦,贬损 恶损人 文鳞(1).鱼鳞形花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玢豳文鳞,赤瑕驳犖。” 吕延济 注:“玢豳、文鳞,玉文理也。” (2).指鱼。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文鳞瀺灂,朱羽頡頏。” 唐 柳宗元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诗:“浮暉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清 彭孙遹 《苏幕遮》词:“欲倩文鳞传尺素, 娄水 无情,不肯西流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