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七言小言联句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颜真卿 |
释义 | 七言小言联句原文长路迢遥吞吐丝。 ——颜真卿 诗词问答问:七言小言联句的作者是谁?答:颜真卿 全唐诗:卷788-19 参考注释长路远路。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唯念离别苦,努力登长路。”《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途间一人头戴毡笠,身背皮囊,满身灰尘,是个惯走长路的模样。” 迢遥遥远的样子 道路迢遥 吞吐(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进出 这个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万吨货物 (2) 形容言语文章条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词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封鲁郡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李希烈叛乱,被害。世称“颜鲁公”。工文词,尤善书法。楷书雄浑,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亦工行书。有碑刻《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及书迹《祭侄文稿》等存世。有《颜鲁公集》。 蟭螟焦螟。传说中一种微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 清 屈大均 《孤竹吟》:“独智世不容, 接舆 久佯狂,神龙为蟭螟, * 莫能伤。”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十七:“大视小则蒙,小视大则瞭,虽有 离娄 明,不知蟭螟皎。”参见“ 焦螟 ”。 蚊睫亦作“蟁睫”。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 晋 张华 《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宋 周孚 《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则阳》篇云:‘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此与《列子》所谓‘焦螟羣飞而集於蟁睫’者,大旨相符。” 皎然(1).明亮洁白貌。《汉书·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暒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餘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籟清,皎然诸靄灭。”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冰轮乍皎然,正中天,懽娱不觉宵光半。” (2).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烈烈司徒,处困不折。志行皎然,与雪俱洁。”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举》诗:“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来此心,知无损已尔。” 李新 《<红楼梦>新评》:“殊不知视妇女如珍宝之心,皎然如见,此不可为讳者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