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代书寄吴仲权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蕃 |
释义 | 代书寄吴仲权原文长沙失会面,龙阳将叩门。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 裴回遂两月,问讯非一言。 时时得新作,日日思高轩。 宁知竟相失,有抱阙细论。 闻君方被荐,清庙陈玙璠。 而我政落南,空江撷兰荪。 虽云出处异,得以书疏存。 言之有不尽,笔兮还载援。 惟当道情愫,故尔略寒暄。 诗词问答问:代书寄吴仲权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参考注释长沙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2),其中市区人口107万,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湘绣闻名中外 失会丧失时机。 龙阳指 战国 魏 男宠 龙阳君 。据《战国策·魏策四》载: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馀鱼而涕下,王问故,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王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二:“昔日繁华子, 安陵 与 龙阳 。”后因以“龙阳”指男色。《红楼梦》第九回:“﹝ 薛蟠 ﹞偶动了 龙阳 之兴,因此,也假説来上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史家好言猥亵》:“《北史》既称 辛德源 与 裴让之 均为名臣矣,又称其相爱有 龙阳 之好。”参见“ 断袖 ”。 叩门敲门。《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晋 陶潜 《乞食》诗:“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红楼梦》第二六回:“再往 * 来,门已关了, 黛玉 即便叩门。” 茅盾 《虚惊》:“一丛巨大的黑影渐渐移近了,光景就是曾去叩门而且进去过的那所大房子。” 黄鹤楼我国古代的著名楼观。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鹤)矶头。传说古仙人子安从此地乘鹤而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桃花源(1) 在湖南省桃源县境,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天然公园,传说陶渊明因此地而作《桃花源记》,故而得名 (2) 又称“桃花浔”,“桃花洞”。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裴回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 不知 吕禄 已去北军,迺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 徘徊 ”。 (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楚王 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 徘徊 ”。 (3).留恋。 唐 贾至 《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 徘徊 ”。 问讯(1) 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一言(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时时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新作(1).新造。《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独 处州 刺史 鄴侯 李繁 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 孔子庙 ,又令工改为 颜子 至 子夏 十人像。” (2).新作品;新著作。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吾知举世之人不约而同皆以‘续貂’、‘蛇足’四字为新作之定评矣。”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作家的新作,实在稀薄得很。” 日日(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高轩(1).堂左右有窗的高敞的长廊。《西京杂记》卷三:“﹝ 思贤苑 ﹞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廡高轩。”《文选·左思<蜀都赋>》:“开高轩以临山,列綺窗而瞰江。” 李善 注:“高轩,堂左右长廊之有牎者。” 唐太宗 《元日》诗:“高轩曖春色,邃阁媚朝光。”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六:“众宾集高轩,玉珮纷成行。” (2).高车。贵显者所乘。亦借指贵显者。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高轩继路,飞盖相随。” 金 刘迎 《上施内翰》诗:“正以高轩肯相过,免教书客感秋蓬。” 明 李东阳 《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迭韵奉答》:“淖险真停疋马迎,情深屡枉高轩顾。”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风尘贱地,何缘忽驻高轩。”参见“ 高车 ”。 细论详论。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奇事不胜纪,重游当细论。” 清庙(1).《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臣愿圣朝就加袞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 玙璠美玉 玉不雕,玙璠不作器。——《法言·寡见》 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 唐 张泌 《洞庭阻风》诗:“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唐 贾岛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诗:“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元 揭傒斯 《楚山秋晚》诗:“老树风生舟正泊,空江日落雁初飞。” 兰荪(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得以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够,可以 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个人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 人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书疏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江 南谚云:‘尺牘书疏,千里面目也。’”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 洞庭 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宋 叶适 《夫人徐氏墓志铭》:“自是十年, 必明 书疏不闕,然愈卑下不已。” 不尽(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道情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故尔(1).故意如此。《南史·蔡廓传》:“上闻谓曰:‘卿何敢故尔触网?’ 兴宗 抗言答曰:‘陛下 * 贼,臣自葬周旋,既犯严制,政当甘於斧鉞耳。’” (2).连词。因此;所以。《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故尔如此。”《老残游记》第七回:“后来大家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若是我辈所讲所学,全是无用的,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 郭沫若 《百花齐放·大山朴》:“大约是因为树子嫩,这朵花的养分不足,故尔失了花时。” 寒暄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