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四·其四·宣文阁笔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张仲深 |
释义 | 原文霜毫拔月出句吴,分赠多应进贡馀。 筵阁校经资检讨,管城锡号自中书。 九重纶綍曾参赞,三辅英雄藉荐除。 今日茅斋陪砚席,且供铅椠沐方诸。 诗词问答问:《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四·其四·宣文阁笔》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深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参考注释霜毫(1).白色兽毛。《宋书·礼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艺蘅 《白鹿赋》:“雪毳含辉,霜毫出浴,洁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明 徐渭 《书画兔中有一白雏》诗:“中有霜毫真逸足,腾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笔。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着玉液来酬我,你待浓蘸着霜毫敢抹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四:“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须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诗:“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句吴即 吴国 。《史记·吴太伯世家》:“ 太伯 之犇 荆蛮 ,自号 句吴 。” 司马贞 索隐:“ 颜师古 注《汉书》,以 吴 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 於越 地形缘海尽, 句吴 山色过江来。” 清 吴伟业 《京江送远图歌》:“画舫 劳劳 送客亭, 句吴 人去官 巴 蜀 。” 余疚侬 《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 句吴 始啟宇,三让来就封。” 多应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宋 曾慥 《类说》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后,多应汝死在我前。” 元 刘庭信 《粉蝶儿·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纯,秋娘丰韵。多应他懒住蟾宫,潜下仙阶,謫降凡尘。”《水浒传》第四二回:“多应这廝走入村中树林里去了。”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探侦人已归,探侦人已归。看他两颊笑容堆,多应有机会。” 进贡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奉献礼品 经资念经的报酬。《水浒传》第七一回:“其餘道众收得经资,收拾醮器,四散下山去了。” 检讨(1) 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 (2) 查看;搜检 管城即管城子。 宋 杨万里 《霜寒》诗之二:“只缘 青女 降,便与管城疎。”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何以运管城?” 清 陈维崧 《酬许元锡》诗:“昨宵饱看 冒 家灯,一寸管城老龙渴,掀髯狂作 许生 歌,食纸春蚕响不歇。”参见“ 管城子 ”。 锡号赐予封号。《史记·三王世家》:“使诸侯王封君得推恩分子弟户邑,锡号尊建百有餘国。” 唐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济时瞻上将,锡号戴慈亲。” 中书(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九重(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纶綍《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 孔颖达 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於纶。”后因称皇帝的诏令为“纶綍”。《魏书·彭城王勰传》:“及入参政务,纶綍有光,爰登中鉉,敷明五教。”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参赞外交官员的一级,是外交代表的主要助手。外交代表不在时,一般由参赞以临时代办名义代理使馆事务 三辅(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 * 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英雄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茅斋亦作“茆斋”。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唐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诗:“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遥知置向茆斋里,夜夜虹光贯紫虚。” 清 唐孙华 《抱灌轩杂兴》诗之一:“野岸青芜合,茅斋白日长。” 砚席(1).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北史·魏陈留王虔传》:“﹝ 元暉 ﹞好涉猎书记,少得美名於京下。 周文 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 唐 黄滔 《祭陈侍御文》:“ 滔 江乡则中外亲姻,帝里则参差砚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甲与乙邻居世好,幼同嬉戏,长同砚席,相契如兄弟。” (2).借指读书写作或执教之处。 唐 刘得仁 《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诗:“轩窗透初日,砚席絶纤尘。” 宋 柳永 《郭郎儿近拍》词:“砚席尘生,新诗小闋,等閒都尽废。” 清 钮琇 《觚賸·愤僧投池》:“ 孙偀 字 商声 ……有‘一生不得文章力,百里曾无臭味人’之句。每就砚席,輒怒其舘主,不合而去。” 铅椠(1).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椠,木板片。语出《西京杂记》卷三:“ 掦子云 好事,常怀铅提槧,从诸计吏,访殊方絶域四方之语。” 隋 江总 《皇太子太学讲碑》:“外史所掌,广内所司,靡不饰以铅槧,雕以緗素,此文教之修也。”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一出:“因此远抛铅槧,专习韜鈐。” 清 王韬 《<法越交兵纪>序》:“ 啸云 遂日操铅槧,记事陈词。” (2).指写作,校勘。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老懒无鬭心,久不事铅槧。” 宋 陆游 《即事》诗:“所惭贪坐睡,铅槧少新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路叙》:“ 汉 将日徵兵,有谁人问及铅槧经生。” 郁达夫 《寄曼陀长兄》诗:“三年铅槧貂裘敝,一服参苓痼疾深。” (3).指文章,典籍。 唐 卢照邻 《秋霖赋》:“别有东国儒生,西都才子,屋满铅槧,家虚儋石。” 宋 叶适 《次韵韩仲止》:“常日锥刀希 楚 富,千年铅槧讳 丘 穷。” 清 曹寅 《送程吉士》诗:“自我离羣久废学,嬾从铅槧搜糟粕。” 方诸(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览冥训》:“夫阳燧取火於日,方诸取露於月。”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泪,秪待方诸寄两行。” 明 李东阳 《又和王世赏韵》:“天临华盖春星近,月照方诸夜水清。” 清 龚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诸取月中水洗眼,著纯墨衣,则人反见蜮,可趋入蜮羣。” (2).传说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正四方,故谓之 方诸 ,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东西面又各有 小方诸 ,去 大方诸 三千里, 小方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 南朝 梁武帝 《上云乐·方诸曲》:“ 方诸 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 瑶池 ,步光礼玉晨。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云笈七籤》卷七八:“纵赏三清,遨游五岳,往来 圆嶠 ,出入 方诸 。” 清 缪艮 《沉秀英传》:“ 秀英 香消玉损,已返 方诸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