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访唐师善山居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方回 |
释义 | 访唐师善山居原文苕溪南问旧长桥,渡水穿云不作遥。迂道征鞍何自苦,隔林吟屋屡相邀。 晚晴浓淡烟俱好,春近高低雪尽消。 尚觉粗材欠诗料,政须余馥乞唐瓢。 诗词问答问:访唐师善山居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方回访唐师善山居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苕溪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製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羈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謫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长桥桥名。在 江苏省 宜兴市 ,建于 东汉 时,相传为 晋 周处 斩蛟处,又名 蛟桥 。桥跨 荆溪 ,又名 荆溪桥 。《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初学记》卷七引 晋 祖台之 《志怪》:“ 义兴郡 溪渚 长桥 下,有苍蛟吞噉人, 周处 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疮,流血满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谁看挟剑赴 长桥 ,谁看浸髮题春竹。”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 周处 长桥 役, 侯调 短弄哀。” 不作(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迂道(1).犹绕道。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瑶》:“﹝ 王瑶 ﹞所居水竹园林,占一川之胜境,而往来之人,多迂道以经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贡生 想道:‘我在此间还要迂道往 新都 取讨前件,长行行李留在饭店里不便。’”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2).斜路。引申指不正当的途径或手段。《周书·文帝纪下》:“人臣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润屋者,则迂道而求之;损身而利物者,则巧言而辞之。” 征鞍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自苦自寻苦恼;自寻痛苦 应以身体为重,不要太自苦了 晚晴(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梁 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 唐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 唐寅 《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 浓淡颜色的深浅 浓淡相宜 高低(1) 无论如何 嘴都说破了,老王高低不答应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终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高低叫他弄丢了 诗料做诗的材料。 宋 范成大 《中秋卧病呈同社》诗:“卧病窘诗料,坐贫羞酒钱。” 明 李开先 《暮春游城东水村》诗之二:“触目俱诗料,置身在画图。”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从前的人大都以‘风花雪月’为诗料,新体诗中这类‘风花雪月’的词采也常常见到。” 余馥(1).指残花。 唐 韦应物 《慈恩寺南池秋荷咏》:“衰红含露多,餘馥依人少。” (2).不尽的芳香。 唐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呼儿爨金鼎,餘馥延幽遐。” 宋 文同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诗:“坐久微风来,时闻散餘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