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七十六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师观 |
释义 | 偈颂七十六首原文山奇水秀洞中天,与麽分明知几年。左右逢源无限意,几人于此彻根源。 诗词问答问:偈颂七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师观 参考注释水秀指外貌清秀、长得灵气 中天天空;天顶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分明(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知几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左右逢源(1) 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 (2) 比喻办事圆滑 无限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于此(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根源(1) 使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 犯错误的根源 (2) 起源(于);发生(于) 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