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十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原妙 |
释义 | 偈颂十二首原文皮穿肉烂,筋断骨折。具无碍辩,横说竖说。 若谓向上一关,敢保老兄未彻。 直须虚空粉碎,大海枯竭,透顶透底,内外澄澈。 正恁麽时,犹是眼中著屑。 诗词问答问:偈颂十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原妙 参考注释骨折又名折疡。骨因外力而出现裂缝或断裂 无碍(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横说竖说反复说明 横说竖说,总是他有理 向上(1) (2) 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置 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 (3) 向上攀 敢保有把握不出错;管保 要是这事让你摊上,敢保不会心安理得 老兄(1) (2) 对兄的尊称 (3) 男性相互间的尊称 直须(1).应当;应。 唐 杜秋娘 《金缕衣》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痴绝》:“﹝天下事﹞若復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 (2).竟至于;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孔明 变色曰:‘ 子敬 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虚空心中无着落 粉碎(1) 碎成粉末 碗摔得粉碎 (2) 使失败;完全打碎;使崩溃 粉碎所有的阴谋 (3) 撞成碎片 一个雕像掉在石板上被砸得粉碎 大海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枯竭干涸;断绝 财源枯竭 精力枯竭 透顶(1) 十分,极度(多含贬义) 反动透顶 (2) 非常,极端(多含贬义) 糊涂透顶 透底(1) 告诉别人细节、秘密等 (2) 水清见底 内外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澄澈亦作“ 澄彻 ”。1.清澈,水清见底。 晋 王献之 《杂帖》:“ 镜湖 澄澈,清流泻注。” 唐 修睦 《僧院泉》诗:“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 明 刘基 《活水源记》:“其初为渠时,深不踰尺,而澄彻可鉴。”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2).清亮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怨晓月赋》:“墀除兮镜鑑,房櫳兮澄澈。”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常年此夕或阴晦,今岁澄澈将快哉!” 金 段成己 《中秋之夕封生仲坚卫生行之携酒与诗见过依韵以答》:“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 聂绀弩 《奇遇》:“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比刚才晶莹澄澈得多。” (3).明白。《关尹子·九药》:“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 胡适 《费氏父子的学说》:“ 费密 作《孙徵君传》,只说:‘其学以澄彻为宗,和易为用。’” 犹是(1).由此。犹,通“ 由 ”。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 章 上封事言 凤 不可任用……天子不忍退 凤 , 章 犹是为 凤 所陷。”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篤意,遂成大好。犹是许足下以至交。” (2).还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蜀 食井盐,如仙井 大寧 犹是大穴。”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初 唐 絶句精巧,犹是六朝餘习。” 眼中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