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喜刘邦瑞迁居采芹坊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林景熙 |
释义 | 喜刘邦瑞迁居采芹坊二首原文乡心几梦海坛居,半老儒冠计未疏。岸竹色侵春压酒,墙花香度晓翻书。 卜邻俎豆三迁后,负郭田畴二顷初。 雨过新蔬青可摘,小船篱外卖溪鱼。 诗词问答问:喜刘邦瑞迁居采芹坊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林景熙 参考注释乡心思念家乡的心情。 唐 刘长卿 《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明 袁宏道 《高唐道中》诗:“乡心随日暮,望眼尽天低。” 潘漠华 《乡心》:“呵! * 的乡心。” 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 晋 挚虞 《答杜预书》:“变制通理,垂典将来,何必附之于古,钦以旧义,使老儒致争哉!”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嘉兴 人 闻人茂德 ,名 滋 ,老儒也。” 竹色竹子的色泽。 唐 许浑 《宿开元寺楼》诗:“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幬。”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湘 泪浅深滋竹色, 楚 歌重叠怨兰丛。” 唐 刘沧 《题马太尉华山庄》诗:“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谿林。” 压酒米酒酿制将熟时,压榨取酒。 唐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 姬压酒劝客尝。” 唐 罗隐 《江南行》:“水国多愁又有情,夜槽压酒银船满。” 墙花亦作“墻花”。1.种植在墙边或攀缘在墙上的花卉。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山岫当街翠,墙花拂面枝。” 唐 罗隐 《寒食日早出城东》诗:“禁柳疏风雨,墙花拆露鲜。” (2).墙壁上的装饰性花卉图案。 王亚平 《刑警队长》卷二:“乳白色的灯光,映照着雅致的墙花,紫红色的窗帘已经垂下,显得格外宁静、安逸。” 翻书翻阅书籍。 宋 范成大 《再韵答子文》:“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繙书。” 卜邻(1).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且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 杜预 注:“卜良邻。” 唐 杜甫 《寄赞上人》诗:“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2).向他人表示愿为邻居。 宋 王安石 《送陈谔》诗:“乡閭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惟君与我有缘,他日必当卜邻。” 俎豆(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三迁(1).相传 孟轲 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 孟母 三次迁居,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汉 赵歧 《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迁之教既成,而一日之养不逮。” (2).三次迁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范蠡 三迁,皆有荣名。” 清 黄遵宪 《潮州行》:“一夕輒三迁,踪跡无定所。” (3).三次升迁。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 赵忠肃 号 得全 ,宗 伊川 之学,由司諫三迁至大用。” 负郭田指近郊良田。《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司马贞 索隐:“负者,背也,枕也。近城之地,沃润流泽,最为膏腴,故曰‘负郭’也。”后因以“负郭田”为典。亦泛指田。 清 朱彝尊 《送十一叔还里即作豫章之游》诗之一:“觥筹尚记投賔辖,薑蔗都无负郭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虫》:“ 长山 刘氏 ……负郭田三百亩,輒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亦省作“ 负郭 ”。 唐 高适 《别韦参军》诗:“归来 洛阳 无负郭,东过 梁 宋 非吾土。” 明 周履靖 《清啸七言绝》之二六:“不求负郭三千顷,惟喜移家住白云。” 清 归庄 《观田家收穫》诗之二:“ 洛阳 负郭何须问,要待天朝锡土田!” 小船(1) 规模不大的船 (2) 极轻的船 在浪峰上小心驾驶我们的小船 外卖卖食品与顾客带出店外。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诸般蜜煎香药……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猪羊荷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