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琐窗寒(旅窗孤寂,雨意垂垂,买舟西渡未能也。赋此为钱塘故人韩竹闲问)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炎 |
释义 | 原文乱雨敲春,深烟带晚,水窗慵凭。空帘谩卷,数日更无花影。 怕依然、旧时燕归,定应未识江南冷。 最怜他、树底蔫红,不语背人吹尽。 清润。 通幽径。 待移灯翦韭,试香温鼎。 分明醉里,过了几番风信。 想竹间、高阁半开,小车未来犹自等。 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 诗词问答问:《琐窗寒(旅窗孤寂,雨意垂垂,买舟西渡未能也。赋此为钱塘故人韩竹闲问)》的作者是谁?答:张炎 参考注释水窗亦作“ 水牕 ”。1.临水的窗户。 唐 白居易 《舟夜赠内》诗:“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闇总愁人。”《太平广记》卷一五二引 唐 无名氏《郑德璘传》:“﹝ 韦氏 ﹞於水窗中垂钩, 德璘 因窥见之甚悦。遂以红綃一尺,上题诗曰:‘纤手垂钩对水窗,红蕖秋色艷 长江 。’” 前蜀 韦庄 《更漏子》词:“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 (2).涵洞。堤防出水的孔。 宋 苏轼 《奖谕敕记》:“堤成之明日,水自东南隅入,遇堤而止。水牕六,先水未至,以薪芻土囊自城外塞之;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足恃。” 依然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旧时过去的时候;从前;昔时 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陌上桑》 旧时茅店社林边。——宋· 辛弃疾《西江月》 旧时栏楯。——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蔫红深红色。亦指鲜艳的红花。蔫,用同“ 嫣 ”。 唐 杜牧 《春晚题韦家亭子》诗:“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 宋 张炎 《琐窗寒》词:“最怜他树底蔫红,不语背人吹尽。” 背人(1) 隐讳不愿使人知道 他得过背人的病 (2) 没有人或人看不到 背人的地方 清润(1) 清脆圆润 清润的歌喉 (2) 清凉湿润 春雨初晴,空气十分清润 (3) 明亮而润泽(石料清润) 通幽(1).谓与神鬼交通。《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经 ( 王经 )为 江夏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 经 每论 輅 ,以为得龙云之精,能养和通幽者,非徒合会之才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科学隐,幻术兴,天学不昌,占星代起,所谓点金通幽之术,皆以昉也。” (2).通往幽胜之处。语出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逕通幽处,禪房花木深。” 明 文徵明 《寄题百花庵》诗:“旧种长松应结子,新开竹径更通幽。”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千峰叠秀,曲径通幽,楼房点缀,松柏婆娑。” 徐迟 《牡丹》二:“在新市场盖起一座大舞台,富丽堂皇;还在它旁边布置了一座曲径通幽的园林。” 翦韭见“ 翦春韭 ”。 试香谓添香,焚香。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之二:“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絳唇光。” 明 陶宗仪 《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诗:“温火试香删旧谱,汲泉煑茗续遗经。” 分明(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风信(1).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 唐 张继 《江上送客游庐山》诗:“晚来风信好,併发上 江 船。” 宋 陆游 《游前山》诗:“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 臺湾 风信与他海殊异……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颶,五、六、七、八月发者为颱。”参见“ 二十四番花信风 ”。 (2).信息;消息。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若遇见 朱太守 的夫人,索与他寄一个烧的着燎的着风信。”《西游记》第二六回:“前日 老孙 只偷了三个,那一个落下地来,土地説这宝遇土而入, 八戒 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风信。” 柏叶 《金苹果》:“我--白襟鸦,森林是我的家,每天站在枝头望,有什么风信便答话。” 高阁(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小车(1) 体积小的车子;手推车,手拉小车 (2) 小轿车 未来(1) 将来的光景 美好的未来 (2) 从现在往后的时间 未来的一年 (3) 将来 中国为未来之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犹自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新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晋 潘岳 《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 金谷 俊游, 铜驼 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竹外斜阳半灭明,捲帘欹枕看新晴。” 吴组缃 《山洪》十:“这是个新晴的极好天气。” 待教(1).需要教育。《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 (2).要使,且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我第一待教兵卒吃顿饭食;第二知 崔相夫人 家眷在此,来取 鶯鶯 。”一本作“ 待交 ”。 潮信(1).潮水。以其涨落有定时,故称。 唐 刘长卿 《奉送裴员外赴上都》诗:“独过 潯阳 去,空怜潮信迴。” 宋 张炎 《琐窗寒》词:“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2).犹月信。指妇女月经定期而来。《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潮信有期应自觉,花容无媚为谁消?”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