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爇心香 客人樊公索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马钰 |
释义 | 爇心香 客人樊公索原文三髻山侗。叹个樊公。 贩淄矾、苦海波中。 要除烦恼,助一帆风。 便弃繁华,离燔火,出凡笼。 真个逍遥,真不迷蒙。 守真清、真净真功。 真真相济,真性玲珑。 便得真风,成真趣,显真容。 诗词问答问:爇心香 客人樊公索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参考注释海波硫代硫酸钠,在摄影上作定影剂用 烦恼(1) 烦闷苦恼 自寻烦恼 (2) 烦扰 那伙鸟男女来烦恼南旺营。——《荡寇志》 一帆风满帆风。常喻境地顺利。 唐 吴融 《送知古上人》诗:“振锡纔寻三径草,登船忽掛一帆风。”《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便是俗语叫做‘一帆风’,又叫做‘鵓鸽子旺边飞’。” 繁华(1) 繁荣热闹 繁华大街 (2) 指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 凡笼尘世的樊笼。 金 马钰 《苏幕遮·别子》词:“出凡笼,无繫绊。落魄婪躭,日作无常观。” 元 无名氏 《挂金索》词:“跳出凡笼,一箇长生路。免教阎王,鬼使来勾取。” 真个〈方〉∶的确;真的 他真个生气了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迷蒙(1).蒙昧糊涂。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日用不知,百姓之迷蒙,唯佛究尽实相之崇高。” 唐 白居易 《闻庾七左降》诗:“后心誚前意,所见何迷蒙。”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巴山蛇》:“食已即饱,心常迷蒙。” (2).指迷迷糊糊。 许杰 《惨雾》中:“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 (3).迷茫;模糊不明。 清 江昉 《疏影》词:“迷蒙十亩秋阴里,更悄浸漪漪寒碧。”《新华月报》1961年第9期:“战争经常处在迷蒙不清的情况中,比其他事物更带不确实性。” 迷濛:形容烟雾迷漫,景物模糊。 宋 翁元龙 《江城子》词:“月帘櫳,影迷濛。”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四山云气迷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那夜是阴历初六……银汉间薄雾迷蒙。” 迷懞:迷惑蒙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 * 》:“或于茶酒糕饼中用药昏迷因而姦污者,虽无恐吓缚制之形,已有计诱迷懞之实,不谓之强姦得乎?” 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语出《庄子·渔父》:“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患乎凡夫,不能守真。”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之子秉高节,攻文还守真。” 宋 阮阅 《增修诗话总龟》卷四五:“ 元真子 张志和 , 会稽 人,守真养气,卧雪不冷,入水不濡。” 真相(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谓实任宰相。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真性(1) 真的 真性近视 (2) 本性;天性 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明· 李贽《答马历山书》 玲珑(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真风淳朴的风俗。亦指淳朴的风范。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劝一 柳下惠 ,而千万人立真风矣。” 唐 鲍溶 《题吴徵君岩居》诗:“ 尧 泽润天下, 许由 心不知,真风存绵緜,常与达者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陶渊明祠堂记》:“不藉琴以为雅,故无絃亦可;不因酒以为达,故把菊自足。真风所播,直扫 魏 晋 浇习。” 真趣真正的意趣、旨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殷仲文<兴瞩>》:“晨游任所萃,悠悠藴真趣。”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 霞村 诗,意境幽恬,善发真趣。” 真容(1) 肖像 绣真容 (2) 本来的面貌;真相 剥了画皮,露出了真容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