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首尾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邵雍 |
释义 | 首尾吟原文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挥尘时。每见宾朋须欵曲,更和言语不思惟。 方将与物同休戚,何暇共人争是非。 天地与人同一体,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词问答问:首尾吟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参考注释非是(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吟诗(1).作诗。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濬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2).吟诵诗歌。 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宾朋宾客和朋友 宾朋毕集 言语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思惟亦作“ 思维 ”。1.思量。《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 唐 李德裕 《与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 徐先生 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维,终于决定贡献一点意见。” (2).指想念。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王奴》:“ 马嵬 变后, 明皇 朝夕思维。” (3).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要是大家都成录音机,我们就用不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脑子也成了多余的了。” 方将(1).将要;正要。《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三国 魏 阮籍 《诣蒋公》:“猥见採擢,无以称当,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唐 李白 《大猎赋》:“方将延荣光於后昆,軼玄风於邃古。”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方将理其旧业,而与世之学者左提右挈,共维挽风气於日盛也。” (2).将来;未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於今日尔。”《陈书·高祖纪上》:“ 大同 初, 新喻侯 萧暎 为 吴兴 太守,甚重 高祖 ,尝目 高祖 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荣虽著於方将,恨皆缠於既往。” 休戚喜乐和忧虑;亦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 休戚相关 何暇(1).哪里有闲暇。 三国 魏 韦曜 《博弈论》:“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 (2).引申为哪里谈得上。《庄子·人间世》:“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植於宫闕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於春日,犹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 晋 卢谌 《赠崔温》诗:“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 (3).犹岂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十八》:“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慧!茀又将见矣。” 吴则虞 集释引 于鬯 云:“何暇,语助,若言‘岂但’。” 汉 刘向 《新序·杂事》:“ 孟尝君 曰:‘先生老矣……’ 楚丘先生 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 共人(1).指敬谨供职的同僚。共,通“ 恭 ”。《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朱熹 集传:“共人,僚友之处者也。” 胡承珙 后笺:“此共人,后儒多指在朝僚友言之。” (2).指 吴 越 之人。《逸周书·王会》:“共人玄贝。” 孔晁 注:“共人, 吴 越 之蛮。” 是非(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与人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同一(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