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宣府公馆偶书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江源 |
释义 | 宣府公馆偶书原文圣朝偃武重修文,何事开边数上闻。 独石不传清海箭,万全闲杀黑缨军。 我思李牧真成算,谁罪陈汤幸策勋。 欲进封章二三策,叫开阊阖献吾君。 诗词问答问:宣府公馆偶书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参考注释圣朝封建时代称本朝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偃武停息武备。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乃命将受略,使先胜后战。”《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上·学生相和歌》:“世无文弱国,今非偃武时。” 重修(1) (2) 再度修整或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重修庙宇,再造金身 (3) 再次增删修改 重修《本草》 何事(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开边谓用武力开拓疆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朕思念旧民,永言攸济,故选将开边,劳来安集。”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一:“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以 齐襄公 復九世之仇为合礼,启 汉武 开边之祸。” 上闻(1).向朝廷呈报。《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汉书·谷永传》:“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私语,皆採以上闻。” (2).古赐爵名。《吕氏春秋·下贤》:“﹝ 魏文侯 ﹞虏 齐侯 献诸天子,天子赏 文侯 以上闻。”《吕氏春秋·上农》:“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 许维遹 集释引 孙诒让 曰:“上闻,赐爵也,亦谓通名于官也。”《汉书·樊哙传》:“﹝ 噲 ﹞下 户牖 ,破 李由 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得径上闻也。” 不传不移动。《礼记·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几不传。” 郑玄 注:“传,移也。” 不传习。《史记·五帝纪论》:“ 孔子 所传 宰予 问《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传。” 司马贞 索隐:“二者皆非正经,故 汉 时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多不传学也。” 万全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万全之策 杀黑方言。指天刚黑的时候。 沉从文 《贵生》:“五爷纳宠,是 桥头 浦市 人的女儿,看好了日子,今晚进门,要大家杀黑前去帮忙,抬轿子接人。” 我思(1) (2) 认为一个人的存在是由一个思想人这个事实来予以说明的哲学原理 (3)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动 真成(1).真是;实是。 唐 李白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诗:“ 卫青 谩作大将军, 白起 真成一竪子。” 唐 张鷟 《游仙窟》:“真成物外奇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2).真个;的确。 南朝 梁简文帝 《和人以妾换马》诗:“真成恨不已,愿得路傍儿。”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宋 陆游 《正月二十八日大雪过若耶溪至云门山中》诗:“山中看雪醉骑驴,清赏真成十载无。” 策勋见“ 策勋 ”。 亦作“ 策勛 ”。记功勋于策书之上。《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杜预 注:“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夏四月,大司马 吴汉 自 蜀 还京师,于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勋。” 李贤 注:“其有功者,以策书纪其勋也。”《古诗源·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策勛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 常山 。” 明 唐顺之 《咏俞虚江参将》诗之一:“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天子深居九重,如见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 进封进授官职,加封名号。《后汉书·耿弇传》:“帝善之,进封 况 为 隃麋侯 。”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 真宗 即位之次年,赐 李继迁 姓名,而復进封 西平王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竹汀居士年谱》:“先母自宜人进封太恭人。” 二三(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阊阖(1) 传说中的天门 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说文》 排阊阖而入帝宫。——《史记·司马相如传》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楚辞·离骚》 (2) 宫门的正门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