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鹿鸣宴
朝代 宋代
作者 王之道
释义

鹿鸣宴原文

苍颜华发老书生,来赴公堂宴食苹。
曾预宣和闻喜集,重观乾道计偕行。
绣衣劝驾追前哲,熊轼宾贤继列城。
久矣邦人虚桂籍,正须公等振英声。

诗词问答

问:鹿鸣宴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鹿鸣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颜华

谓容貌有光采。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二:“十年学读书,颜华尚美好。”

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公堂

(1) 俗称官府或法庭的大堂

跪在青天大老爷的公堂上

私设公堂

喜而收之,将献公堂。——《聊斋志异·促织》

(2) 指贵族的厅堂;古代也指聚会的场所

跻(jī登)彼公堂,称(举杯敬酒)彼兕{ sì}

(3) 觥,万寿无疆!——《诗·豳风·七月》

食苹

(1).亦作“ 食萍 ”、“ 食蓱 ”。指天子宴群臣嘉宾。亦指参加天子宴贤臣的宴会。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自从食蓱来,唯见今日美。”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凯讌之在藻,知和乐於食苹。”《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元帝 《荆州放生亭碑》:“故知鱼鸟一观,俱在好生,欲使金牀之鴈,更及 衡阳 之侣;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 隋 江总 《劳酒赋》:“乃遵执爵之典,爰降食苹之讌。”

(2).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伤我慕类心,感尔食苹性。”

宣和

(1).疏通调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於师焉。”

(2).借称 宋 徽宗 赵佶 。 宣和 为其年号。 金 元好问 《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笔,留得 华清 《按乐图》。” 明 吴宽 《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 宣和 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十九:“ 伯时 擅丹青,神到秋毫颠; 宣和 爱遗笔,幅值数百千。”

乾道

天道,阳刚之道。《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乾道应,坤马来,度玉关,升玉臺。” 唐玄宗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诗:“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墓志铭》:“《大彖》何不言万物资始各正性命,而必係之乾道变化之下?”

偕行

(1) 和别人一起走

携手偕行

(2) 共存;并立

与世偕行

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劝驾

劝人任职或做某事

前哲

亦作“ 前喆 ”。前代的贤哲。《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力。”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在昔 三原 ,粤有前喆,奏牘流播,炳若丹青。”

熊轼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前軨熊軾,后乘龙轜。” 唐 许浑 《酬邢杜二员外》诗:“熊軾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帝授节鉞临 玄菟 ,高凭熊軾佩虎符。”

(2).借指太守。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夺却鸞堤史职,謫为熊軾守臣。”

列城

(1).城邑;边塞城堡。《左传·僖公十五年》:“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东尽 虢略 ,南及 华山 ,内及 解梁城 ,既而不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楚 盛 周 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於北方,以逼华夏。”《旧唐书·德宗纪下》:“ 吴少诚 非次擢用,授以节旄,秩居端揆之荣,任总列城之重。”

(2).指城邑长官。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邦人

(1).国人;百姓。《书·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按,《史记·鲁世家》作“国人”。 宋 沉辽 《和颖叔西园春宴》:“太守乐邦人,纵观迨时豊。” 清 方文 《东湖行》:“郡县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诸侯。《诗·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毛 传:“邦人诸友,谓诸侯也。”

(3).乡里之人;同乡。《韩诗外传》卷十:“臣 麦丘 之邦人。”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启 《死亭湾》诗:“邸吏惊赤綬,邦人候朱轮。” 清 吴廷华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桂籍

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 宋 徐铉 《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万里辞家,十年观国,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尔读圣贤书,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挂名桂籍耶。”参见“ 桂林一枝 ”。

英声

(1).美好的名声。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唐 王迥 《同孟浩然宴赋》诗:“ 屈 宋 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英声超北地,雅操迈东乡。”

(2).指悠扬悦耳的声音。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5: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