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滴水岩·其一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伍瑞隆 |
释义 | 滴水岩·其一原文宝刹白云峰,名泉汇九龙。 经行数丛竹,飞泻出深松。 气肃三秋雨,声含众壑钟。 到来心自远,长啸采芙蓉。 诗词问答问:滴水岩·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伍瑞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参考注释宝刹对佛教寺院的美称 云峰亦作“ 云峯 ”。1.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宋 毛滂 《河满子·夏曲》词:“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絶天半。”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閲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峯。” (2).状如山峰的云。 唐太宗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 渤海 北岸,海水平静,直与天接,天上云峰怒涌。” (3).山名。在今 山东省 黄县 。 北魏 郑道昭 《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诗:“槃桓竟何为, 云峯 聊可息。” 九龙(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文选·张衡<东京赋>》:“ 九龙 之内,寔曰嘉德。” 薛综 注:“ 九龙 ,本 周 时殿名也。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之一:“ 吴 师破九龙,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注:“九龙,《淮南子·泰族训》:‘ 闔閭 伐 楚 ……破九龙之鐘。’” 唐太宗 《咏烛》诗之二:“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龙烛。如: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舆。 (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驂驾九龙十二 * 。”《云笈七籤》卷九八:“宝盖连舆,命驾御九龙。” (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龙下,治此 江 汉 安。” (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北齐书·王昕传》:“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藴藉,世号 王氏 九龙。”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类·九龙》:“ 后魏 崔子瑜 、 子枢 等九人号九龙。” 唐 杨炯 《宴人杨八宅序》:“一门九龙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绪秩。” (5).称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马》:“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号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龙。”参见“ 九逸 ”。 (6).鞭炮的一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宛署记》又有名九龙入云。即炮仗之九条龙也。” 经行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三秋(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到来(1) 按时接近或即将临近 下班时间终于到来 (2) ;来到 长啸(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芙蓉(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