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仙都山独峰大雪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仁玉 |
释义 | 仙都山独峰大雪歌原文仙居仙人游仙都,帝遣滕六为先驱。天花撩乱缤纷舞,秉圭植璧仙灵趋。 削瓜青玉一万仞,拔地挺挺撑元虚。 人言黄帝此轻举,上有莲花开碧湖。 我疑此是广成子,守道特立万万古。 我来有问辄不应,窈窈冥冥谁与语。 赃邱赤城我所栖,任意逍遥了无伍。 老君牧友种虚实田,草莽向人萦网罟。 人间逼窗知标何,桑田沧海无回波。 吞腥啄腐竞晷刻,角牙触齧伤天和。 从旁掀髯每大笑,仙都峰头更观妙。 甚欲点铁成黄金,却恐黄金误后人。 诗词问答问:仙都山独峰大雪歌的作者是谁?答:陈仁玉 参考注释仙居(1).仙人住所。亦借称清静绝俗的所在。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 贺上人 迴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 明 陈钟盛 《蓬莱阁记》:“夫 蓬莱 境界号称仙居,其説见於山经水注所记,骚人韵客所托兴,不一而足。” (2).借指歌妓居处。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3).县名。在今 浙江省 。 宋 景德 四年始置。以产白术著名。参见“ 仙居术 ”。 (4). 杭州 灵隐山 的别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灵隐山 ,去城四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一十二里,亦曰 灵苑 ,曰 仙居 ,曰 武林 ,俗称 西山 。其山起 歙 ,出 睦 ,跨 富春 ,控 餘杭 ,蜿蜒数百里,结局于 钱唐 。” 仙人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游仙(1).漫游仙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风店咏黄芽菜》:“住寺莫教流败叶,游仙应学煮甜霜。” 清 龚自珍 《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2).指 晋 郭璞 所作《游仙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 《辨诗》:“ 汉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3).泛指游仙诗。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 郭璞 之言;《招隐》成文,敢嗣 刘安 之作。” 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 广宣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 沉遘 《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难删竟自删。” 滕六(1).传说中雪神名。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萧志忠》:“黄冠曰:‘ 萧使君 每役人,必恤其饥寒,若祈 滕六 降雪, 巽二 起风,即不復游猎矣。’” 宋 范成大 《正月六日风雪大作》诗:“ 滕六 无端 巽二 痴,翻天作恶破春迟。” 清 钱谦益 《苦雨叹》诗:“玉女忽随 滕六 笑,雪师兼把雷车掉。” (2).用以指雪。 宋 杨万里 《再和罗武冈钦若酴醿长句》:“春风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销不成簇。”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送炭》:“疎林隐隐,怪西风扑面吹人,无情滕六更纷纷。” 先驱最初发现或帮助发展某种新事物的人,为别人作出可仿效的榜样或为别人铺平可接踵而行的道路者 我们青年中的先驱 天花(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及接连出现的各阶段皮疹,皮疹最后以脓泡、脱痂及瘢痕形成为特征 (2) 玉蜀黍的雄花,因为长在植株的顶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闻一多《雪》 撩乱(1).纷乱;杂乱。 唐 韦应物 《答重阳》诗:“坐使惊霜鬢,撩乱已如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仔细把 鶯鶯 偷看,早教措大心撩乱。”《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了,只乐得眼花儿撩乱,心花儿怒发。” (2).缤纷。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3).搅乱,扰乱。 冰心 《寄小读者》六:“我今日心厌凄恋的言词,再不说什么话来撩乱你们简单的意绪。” 叶紫 《电网外》四:“亲热的呼声,撩乱了 王伯伯 的视听。” 缤纷繁多而杂乱 五彩缤纷 色彩缤纷 秉圭亦作“ 秉珪 ”。手执玉圭。《书·金縢》:“为坛於南方北面, 周公 立焉。植璧秉珪,乃告 大王 、 王季 、 文王 。”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汤 祷 桑林 , 周公 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天子黼扆之前,乃不得一人秉圭而北面者。” 仙灵神仙。 晋 左思 《吴都赋》:“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从师入远岳,结友事仙灵。”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 大云山 ﹞此去可百里,仙灵之所居也。” 削瓜(1).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孔颖达 疏:“此为人君削瓜礼也。” (2).削去皮的瓜。谓青绿色。《荀子·非相》:“ 皋陶 之状,色如削瓜。” 杨倞 注:“如削皮之瓜,青緑色。” 清 钱谦益 《黄子羽六十寿序》:“今即而视之,长眉蒜髮,面如削瓜。” 王闿运 《严咸传》:“性介猛,有奇志,长瘠多力,面如削瓜。” 青玉(1).碧玉。《吕氏春秋·孟春》:“﹝天子﹞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柱何用於黄金,案寧劳於青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青玉》:“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唐 杨巨源 逸句:“一院緑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梅尧臣 《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园为饮》诗:“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词:“青玉参差嶰管裁,琯中吹得凤凰来。”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緑云低。”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元稹 《高荷》诗:“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6).喻竹席。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拔地(1) 狠狠地 拔地瞅了一眼 (2) 在地面上陡然耸立 拔地孤峰 拔地而起的高楼 挺挺(1).正直貌。《左传·襄公五年》:“《诗》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 杜预 注:“挺挺,正直也。”《新唐书·魏謩传赞》:“ 謩 之论议,挺挺有祖风烈。” 金 元好问 《和汴禅师》:“挺挺刚无敌,津津润可呵。” 明 唐顺之 《答王生宗道书》:“更愿於义利紧关处极力研析,使不为一切俗情所转,乃是挺挺自作豪杰。”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在朝挺挺谅直,不附权要。” (2).僵直貌。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四回:“可是呢!已经挺挺了,怎么处?” 元虚即玄虚。本指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后借指用以欺骗迷惑别人的手段,犹言花招。《天雨花》第二六回:“大抵这光,即是那廝弄的元虚。” 人言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黄帝(1).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居 轩辕之丘 ,故号 轩辕氏 。又居 姬水 ,因改姓 姬 。国于 有熊 ,亦称 有熊氏 。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 黄帝 。《易·繫辞下》:“ 神农氏 没, 黄帝 、 尧 、 舜 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孔颖达 疏:“ 黄帝 , 有熊氏 少典 之子, 姬 姓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裴駰 集解:“号 有熊 。” 司马贞 索隐:“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 黄帝 ,犹 神农 火德王而称 炎帝 然也。”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残春一》:“但是他那粉白色的皮肤,平滑无表情的相貌,好像是我们祖先传来的一种烙印一样,早使我知道他是我们 黄帝 的子孙了。” (2).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史记·天官书》:“ 黄帝 行德,天夭为之起。” 张守节 正义:“ 黄帝 ,中央 含枢纽 之帝。” 宋 高似孙 《纬略》卷八:“《洛书》曰: 苍帝 起,青云扶日; 赤帝 起,赤云扶日; 黄帝 起,黄云扶日; 白帝 起,白云扶日; 黑帝 起,黑云扶日。” 轻举(1).谓飞升,登仙。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三:“后世必有人主,好高而慕大,以久生轻举为羡慕者。”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夫神仙轻举,皆假羽翼,不尔,何以倐忽而万里乎?” (2).隐遁;避世。《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王逸 注:“高翔避世,求道真也。”《后汉书·崔駰传》:“临终作赋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辞曰:‘悠轻举以远遁兮,託峻峗以幽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彪》:“﹝ 张彪 ﹞性高简,善草书,志在轻举。” (3).轻率行动。《韩非子·难四》:“明君不悬怒,悬怒则臣罪轻举以行计,则人主危。”《新五代史·杂传十二·王峻》:“且陛下新即位,四方藩镇,未有威德以加之,岂宜轻举。” 清 洪昇 《桃花扇·阻奸》:“军国大事非轻举,俺纵有庙謨难説。” 萧三 《血书》诗:“明知道,打死这个王八蛋并不难,可是这时,这样轻举,我们不干。” (4).轻率举荐。《后汉书·左雄传》:“自是牧守畏慄,莫敢轻举。迄于 永熹 ,察选清平,多得其人。” (5).轻轻飘动。 前蜀 毛文锡 《应天长》词:“兰棹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採莲女。” 宋 柳永 《引驾行》词:“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 明 陈子龙 《古意和舒章》之二:“团扇如明月,罗袂自轻举。” (6).谓飞扬。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乖崖剑术》:“我视君昂然飞步,神韵轻举,知必非常人,故愿加礼焉。” 莲花莲华。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广成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晋 葛洪 《神仙传·广成子》:“ 广成子 者,古之仙人也。居 崆峒 之山石室之中。 黄帝 闻而造焉。”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轩辕台》诗:“尚想 广成子 ,遗跡白云隈。”一说即 老子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空同之山,故往见之。” 陆德明 释文:“ 广成子 ,或云即 老子 。” 守道(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特立(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万万(1) 绝对 我们那样迅速地把敌人包围住,这是敌人万万想不到的 (2) 务必 有电危险,你万万动不得 (3) 数目。一万个万 不应(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窈窈冥冥(1).微妙精深貌。《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素问·徵四失论》:“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 明 唐顺之 《巽峰林侯口义序》:“学者缘此遂以为必絶去形声文字与训詁,求之窈窈冥冥,而后可以为至道。” (2).渺茫恍忽之貌。《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有仙人来迎我,共乘龙而昇天。良久,低头视地,窈窈冥冥。” 赤城(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我所佛教语。谓与“我”相对之外物。《智度论》卷三一:“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着五素为我,然后着外物为我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浮云》诗:“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 章炳麟 《人无我论》:“自八识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属於内界者,假説为我;自眷属衣食金钱田园以至一切可以摄取受用之物属於外界者,説为我所,而我与我所又非一成不变也。” 任意任随其意,不受约束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了无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老君中国道教对老子的神化称呼,又称“太上老君”。多种道教经典对老子有各种神化说法,大致说老子以“道”为身,无形无名,生于天地之先,住于太清仙境,长存不灭,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间,为历代帝王之师,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大成子,祝融时为广成子 实田据实申报田亩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使黔首自实田也。” 草莽(1) 丛生的杂草 零落同草莽。——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身居草莽 网罟(1).捕鱼及捕鸟兽的工具。《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 唐 杜甫 《五盘》诗:“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镜花缘》第八九回:“道姑道:‘剧怜编网罟,始克奉盘匜。’” 王西彦 《鱼鬼》:“捉鱼的伙伴先后来到了,大家携带着网罟和鱼篓,坐在柳荫下,指点着纹圈的增添。” (2).指法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十:“苟非婴网罟,何必万里畿。”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坐令不羈士,举足遭网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佟觭角》:“倘为逻役所获,重罹网罟,再思悻免,詎可得乎?”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桑田沧海晋 葛洪 《神仙传· * 》:“ *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 回波从雷达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或在一个雷达 * 的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由这个信号所产生的踪迹 晷刻(1).日晷与刻漏。古代的计时仪器。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仪器则鐘表晷刻,不亚西土。”《清史稿·礼志七》:“ 康熙 二十一年,命展御门晷刻。” (2).片刻。谓时间短暂。《西京杂记》卷四:“ 成帝 旹, 交趾 越嶲 献长鸣鸡,伺鸡晨,即下漏验之,晷刻无差。”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於歷年。”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刘公墓志铭》:“安人尝侍太宜人疾,晷刻不离。” (3).时刻,时间。《梁书·贺琛传》:“﹝ 琛 ﹞每见 高祖 ,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 贺雅 。’”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窥观坐穷晡,未觉晷刻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每出,限以晷刻,过期,则詬厉不与饮食。” 角牙语出《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雀鼠角牙,用以啄啮。后因以“角牙”比喻谗陷别人的手段。《新唐书·朱敬则传》:“去萋斐之角牙,顿姦险之芒刃,塞罗织之妄源,扫朋党之险迹。” 触齧1.抵触啃啮。《周礼·地官·充人》“祀五帝则繫于牢” 汉 郑玄 注:“牢,闲也。必有闲者,防禽兽触啮。” 2.喻波涛冲击侵蚀。 宋 苏洵 《忆山送人》诗:“ 长江 浑浑流,触啮不可栏。” 清 魏源 《粤江舟行》之一:“无心相触啮,曾谁怨介坚。” 天和(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掀髯笑时启口张须貌;激动貌。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兄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掀髯啸,有鱼龙鼓舞,狐兔悲嗥。”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偶逢时事一掀髯,往往谈言亦微中。”《天讨·光武<河南讨满洲檄>》:“ 岳忠武 有知,应亦掀髯於 荡水 之阴矣。” 大笑笑的动作或情况 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 仙都(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沧海岛 在北海中……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道士何来,輒敢至此仙都境界?”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缙云县 。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 縉云山 。 唐 神龙 初,以此名县。又名 丹峯山 , 天宝 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诗:“ 仙都 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峰头1.亦作"峰头"。 2.峰顶。 点铁见“ 点铁成金 ”。 黄金(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后人(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