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漫兴三首复次前韵·其二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江源 |
释义 | 漫兴三首复次前韵·其二原文临秋一曲放歌行,笑傲乾坤过此生。 老去逢人那按剑,狂来杯饮不须铛。 风云忝逐群龙化,文采曾令一座倾。 醉后题诗三百首,九京欲起大苏评。 诗词问答问:漫兴三首复次前韵·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一曲(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歌行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笑傲(1).见“ 笑敖 ”。 (2).嬉笑游玩。 宋 苏辙 《次韵孙户曹朴柳湖》:“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 ,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 汉 人之膏脂,以供一卖 * 那拉氏 之笑傲?” 郭沫若 《沸羹集·向人民大众学习》:“文艺跟着人类的历史走了三千年的脱离民众的路,真像老鼠钻牛角……老不觉悟的死顽固派,至今都还在牛角尖子里笑傲。”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此生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老去(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六:“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 清 戴名世 《<阙里纪言>序》:“吾儒之徒皆为之固其壁垒,树其旗帜,相与裂眥大呼,按剑操刃於先生,以快彼之心而后已。”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然而,明珠投暗,遭按剑之叱,陈鐘鼓於 鲁 庭,爰居弗享也。” 不须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风云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群龙(1).喻贤臣。《易·乾》:“见羣龙,无首,吉。”《后汉书·郎顗传》:“ 唐尧 在上,羣龙为用; 文 武 创德, 周 召 作辅。” 李贤 注:“羣龙,喻贤臣也。” 唐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羣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参见“ 羣龙无首 ”。 (2).喻群圣。《文选·班固<幽通赋>》:“登孔昊而上下兮,纬羣龙之所经。”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羣龙,喻羣圣也。自 伏羲 下讫 孔子 。” 文采(1) 错杂艳丽的色彩 (2)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题诗(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九京(1).即 九原 。 春秋 时 晋 大夫的墓地。《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于 九京 。” 韦昭 注:“京当为原。”《礼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 九京 也。” 郑玄 注:“ 晋 卿大夫之墓地在 九原 。京盖字之误。”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卷二:“ 方氏 曰:‘ 九京 即 九原 。指其冢之高曰京,指其地之广曰原。’则九京、九原本通用。” (2).泛指墓地。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3).犹九泉。指地下。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不忮不求,归全其生乎,不从古人於九京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周实 《哭洗酲》诗:“詎知霹靂一声惊,君遽弃我归九京。” 大苏(1) 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和他父亲苏洵(称老苏)、弟弟苏辙(称小苏)均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合称“三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