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玉团儿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周邦彦 |
释义 | 玉团儿原文妍姿艳态腰如束。笑无限、桃粗杏俗。 **,云鬟斜坠,春睡还熟。 夕阳斗转阑干曲。 乍醉起、馀霞衬肉。 搦粉搓酥,剪云裁雾,比并不足。 诗词问答问:玉团儿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参考注释妍姿美好的姿容。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其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艷。”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吾闻在昔 西子 妍姿擅称,使生于今,与斯人未知伯仲。” 艳态艳美的姿态。 唐 杨衡 《白紵辞》:“轻身起舞红烛前,芳姿艳态妖且妍。” 宋 王詵 《撼庭竹》词:“绰略青梅弄春色,真艳态堪惜。” 无限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玉体(1) 敬辞,尊贵的身体 玉体欠安 (2) 美女的身体 横陈(1) 横七竖八地排列 难民横陈街头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2) 横穿 一水横陈,把市区分成两半 云鬟(1).高耸的环形发髻。 唐 李白 《久别离》诗:“至此肠断彼心絶,云鬟緑鬢罢梳结。”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脱红裙,着布衣,改云鬟为丫髻。” (2).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清 郑燮 《贺新郎·赠王一姐》词:“竹马相过日,还记汝、云鬟覆颈,胭脂点额。” (3).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宋 晁补之 《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词:“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拚将身命赴黄泉,强如宫禁锁云鬟。”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都祇説,属鬚眉,终较胜云鬟素面。” 夕阳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斗转北斗转向。表示天将明。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节母则先鸡鸣而兴,豫其未至,后斗转而息。”参见“ 斗转参横 ”。 亦作“鬭转”。乱转。 宋 康与之 《瑞鹤仙·上元应制》词:“闹鹅儿满路,成团打块,簇著冠儿鬭转。”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鬭转,犹云乱转也。” 阑干(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比并亦作“ 比迸 ”。比试较量。多指比武。 亦作“ 比并 ”。比肩,并列。《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亦作“ 比并 ”。1.比拟;比喻。《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 惪 为 平原侯 ,袭公主爵”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惪 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 陈羣 虽抗言, 杨阜 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禀天性,莫把 潘安 才貌相比并。”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我姓 庞 ,你説道七手八脚,你比并我是螃蟹。” (2).比较,相比。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四:“一曲都缘 张丽华 ,六宫齐唱《后庭花》。若教比并 红儿 貌,枉破当年国与家。” 宋 王安石 《山樱》诗:“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餘花最发迟。” 清 李渔 《凰求凤·阻兵》:“那箇女子,可有些才貌?与我比并起来,还是他好?我好?” 刘大白 《静夜》诗:“幽凄无比,画也难成,梦境也难比并。” (3).指较量武艺。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折:“上 东岳 泰安 神州争交赌筹,劈排定对,比并高低。”《水浒传》第十三回:“彀满处,兔狐丧命;箭发时,鵰鶚魂伤。较艺术,当场比并,施手段,对众揄扬。”《西游记》第五八回:“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 南海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扶馀换主》:“两员将高施武艺,两员将比并高低。” 不足(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