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杨补之梅花三叠图即用其二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二叠忆我平山堂,淮人解事虞开早。 邓尉春暖愁已零,种树供赏清而巧。 岂知青帝有权衡,江北江南不遗照。 春寒才放数枝花,花稀即有稀中好。 是时蜀冈微雪霁,嫩日轻风山路晓。 疏疏点点时或逢,如在商颜寻四老。 颇多惜未盛开人,但取繁华堪笑倒。 诗词问答问:《题杨补之梅花三叠图即用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 参考注释山堂(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 赵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 (2).隐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组 《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 长江 的势力算为最大。”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解事懂事 邓尉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汉 有 邓尉 曾隐居于此,故名。以产梅著称。 清 赵翼 《树海歌》:“ 邓尉 香雪 黄山 云,犹以海名巧相借。” 清 龚自珍 《病梅馆记》:“ 江寧 之 龙蟠 , 苏州 之 邓尉 , 杭州 之 西谿 ,皆产梅。”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爰於公暇先访名刹 寒山寺 ,近而 虎邱 、 山塘 、 石湖 、 黄天荡 诸名区,远而 灵巖 採香径 、 天平 白云泉 、 司徒庙 古柏、 邓尉 梅花,一一均揽其胜。” 种树(1).种植;栽种。《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史记·李斯列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文帝纪》:“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青帝(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权衡评量;比较 权衡利弊 权衡轻重 江北(1) 长江下游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的地区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 泛指长江以北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遗照亦作“ 遗炤 ”。1.谓遗漏未遍照。 唐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诗:“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书》:“愿公虚心秉公,密加体访,毋使覆盆之下,致有遗照。”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三》:“然日月之明,理无遗照。” (2).指未发现的景物。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3).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唐玄宗 《答皇帝上尊号诰》:“予志每集虚,心尝遗炤,方契真宗之旨,岂云称号之荣。”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自然虚室生白,吉祥至止,坐忘遗照,精义入神。” 宋 王禹偁 《复其见天地之心赋》:“是知运行者,天地之时;寂静者,天地之基,心亦在其中也,物莫得而见之。坐忘遗照之人,於兹得矣。” 宋 楼钥 《谢湖山居士示和陶诗》:“堕体黜聪明,坐忘乐遗照。” (4).遗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故题其遗照有曰:‘几分相似几分非,可是香魂月下归。’”《花月痕》第五一回:“傍晚 秃头 将 痴珠 、 秋痕 两幅遗照,检奉 小珠 。” 周立波 《苏联红军博物馆》:“大家在这位被俘之后忠贞不屈的英雄的遗照之前肃静地凝望了一会。”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嫩日(1).不强烈的阳光。 宋 陆游 《出游》诗:“未须着句悲摇落,嫩日和风不似秋。” (2).指初出的太阳。《剪灯馀话·秋千会记》:“嫩日舒晴,韶光艳,碧天新霽。” 风山(1).谓如风吹山。《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扬袂风山,举袖阴泽。” 张铣 注:“言侍从众,扬其衣袂,动山上草木,如风吹山也。举袖则蔽川泽,乃成其阴矣。”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有穴,风从中出,故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 风山 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出也。” (3).山名。在今 山西省 吉县 附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南逕 北屈县 故城西,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疏疏亦作“疎疏”。1.犹楚楚。服装鲜明整齐貌。《韩诗外传》卷三:“ 子路 盛服以见 孔子 。 孔子 曰:‘ 由 疏疏者何也?’” 许维遹 集释:“‘疏疏’,读为‘楚楚’。《诗·曹风·蜉蝣》篇‘衣裳楚楚’; 毛 传:‘楚楚,鲜明貌。’” (2).稀疏貌。 唐 贾岛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夕阳庭际眺,槐雨滴疏疏。” 宋 张道洽 《咏梅》:“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明 张煌言 《夏日过鼓浪屿饮程璵嘉将军署中》诗:“入林偏爱晚凉生,灌木疏疏坠月明。”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 (3).朦胧貌。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疎疎。”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霎时间车尘儿隐隐,马足儿腾腾,旂影儿疎疎,依旧是清秋远树,旷野平芜。” 刘大白 《记得》诗:“淡淡的月痕,疏疏的花影。” 点点(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时或有时;偶尔 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焦黄的破布碎片。——《第二次考试》 如在《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 王辅 等,持节分诣 岱山 、 东海 、 滎阳 、 河 、 洛 ,尽心祈焉。” 四老四位老人。指 商山 四皓。 唐 张说 《赠崔公》诗:“我闻 西汉 日,四老 南山 幽。”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金 萧贡 《汉歌》:“三杰相须立人纪,四老仍来安太子。”参见“ 四皓 ”。 盛开形容花朵开得又多又好 玫瑰花盛开 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天山景物记》 繁华(1) 繁荣热闹 繁华大街 (2) 指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 堪笑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