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贾秋壑南楼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子澄 |
释义 | 和贾秋壑南楼韵原文大别矶头江汉合,烟波堪咏亦堪图。 山标禹贡他州有,水列周南到处无。 鹤外声来蕲笛远,鸿边影落楚帆孤。 登临此地陪秋壑,收拾乾坤寘玉壶。 诗词问答问:和贾秋壑南楼韵的作者是谁?答:刘子澄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参考注释大别(1).长别。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序:“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2).大略,大致。 清 戴震 《原善》卷下:“人之性相近,习然后相远,大别言之也。” (3).从大类上区分。 朱自清 《中国歌谣》四:“《吴歌甲集》里所收的歌谣,大别为儿歌、民歌二类。” 郭沫若 《屈原研究》:“ 周 秦 诸子同是主张大一统的,但大别也可分为两派。” (4).山名。《书·禹贡》:“ 内方 ,至于 大别 。”参见“ 大别山 ”。 矶头(1).矶上;亦指矶的前头一部分。 唐 常建 《戏题湖上》诗:“湖上老人坐磯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 吕洞宾 ﹞因和那樵夫饮了几盃酒,不觉的醉了。咱脱下这簑衣来铺着,就这磯头上睡一觉。” 明 陈所闻 《解三酲·寿方啸门》套曲:“非带雨磯头垂钓,便分泉种竹庭皋。” (2).保护河岸、堤防和滩地的靠岸较短建筑物。也 * 嘴坝、马头或垛堆。 江汉(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 * 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禹贡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尚书·夏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疑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全书采用区域研究的方法,以山脉、河流为标志,将全国分为九个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人文现象作了描述。是我国地理学中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周南(1).《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 明 徐霖 《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草偃。”亦用为最有教化的地区。 唐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诗:“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赵 北忧。”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三:“ 周南 风俗 汉 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鑾。” (2).代称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 李善 注:“ 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刘良 注:“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韩非子·说林下》:“ 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一说即 洛阳 。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到处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外声音韵学术语。指开口呼和合口呼。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闔口、开口皆外声,撮口、齐齿皆内声也。” 蕲笛用蕲竹制成的笛子。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赵昶婢善吹》:“朝士 赵昶 有两婢,善吹笛。知 藤州 日,以丹砂遗 子瞻 , 子瞻 以蘄笛报之。” 宋 杨万里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诗:“水从镜面一飞下,蘄笛织簟风漪生。”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 刘伯寿 ﹞有二妾名 萱草 、 芳草 ,皆秀丽,善音律。 伯寿 出入乘牛,吹铁笛,二 草 以蘄笛和之。” 楚帆楚 地江水上的船帆。 唐 杜甫 《铜官渚守风》诗:“不夜 楚 帆落,避风 湘 渚间。” 明 高启 《送袁宪史由湖广调福建》诗:“自言 楚 帆开,初到 凤凰臺 。 采石 月下过, 匡庐 天际来。”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收拾(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玉壶(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