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邵裔长洲主簿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送邵裔长洲主簿原文姑苏城头乌哺时,长洲草绿春袍归。鲁桑叶小蚕出迟,吴田水暖牛耕肥。 里胥争迎县寮喜,入门先自易彩衣。 拜亲然后及王事,簿书岂得长相鞿。 诗词问答问:送邵裔长洲主簿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姑苏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復败于 姑苏 。”参见“ 姑苏臺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城头城墙的顶头;城楼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七律》 哺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傍晚。《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悲谷 ,是谓餔时。”《汉书·王莽传下》:“乃壬午餔时,有列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 长洲(1).水中长形陆地。《楚辞·九章·思美人》:“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汉 王粲 《登楼赋》:“挟清 漳 之通浦兮,倚曲 沮 之长洲。” (2).古苑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太湖 北。 春秋 时为 吴王 阖闾 游猎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射於鸥陂,驰於游臺,兴乐 石城 ,走犬 长洲 。”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 朝夕 之濬池,佩 长洲 之茂苑。” (3).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之一。详“ 十洲 ”。 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春袍春衣。 唐 李商隐 《春游》诗:“ 庾郎 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宋 王安石 《开元上方》诗:“青青千里乱春袍,宿雨催红出小桃。” 鲁桑桑树的一种。枝条粗长,叶卵圆形,无缺刻,肉厚而富光泽。原产 山东 ,为我国蚕区的主要栽培桑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谚曰:‘鲁桑百,丰锦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 小蚕亦称“连蚕”。 广东 地区统称大蚕以后所育的各造蚕。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虫语·八蚕》:“其二蚕、三蚕曰小蚕。亦曰连蚕,言相连不絶,月月熟也。” 牛耕以牛耕地。《山海经·海内经》:“ 稷 之孙曰 叔均 ,始作牛耕。” 郭璞 注:“始用牛犂。”《后汉书·循吏传·任廷》:“ 九真 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 李贤 注引《汉书》:“搜粟都尉 赵过 教人牛耕。”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这时候,牛耕也进一步推广了。 孔丘 弟子 冉伯牛 名 耕 、 司马耕 字 子牛 , 晋国 有力士名 牛子耕 ;牛与耕相连,用作人名,说明以牛耕田已经是人们所习见的事物了。” 里胥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入门(1) 初级读物;任何知识或业务的初始门路 技术入门 (2) 初步学会 入门师傅 先自先已;本已。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诗:“骨都先自讋,日逐次亡精。” 唐 上官婉儿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二三:“ 沁水 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宋 辛弃疾 《瑞鹧鸪》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又添愁!”《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衙内自思量道:‘先自肚里又饥,却教喫茶!’” 彩衣(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沉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表示关系亲密。《晋书·荀崧传》:“﹝父 頵 ﹞与 王济 、 何劭 为拜亲之友。”《梁书·到洽传》:“ 乐安 任昉 有知人之鉴,与 洽 兄 沼 溉 并善。尝访 洽 於田舍,见之,叹曰:‘此子日下无双。’遂申拜亲之礼。”《颜氏家训·风操》“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友之敬” 清 卢文弨 补注:“古者与其子相友则拜其亲,谓之拜亲之交。” 然后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王事(1).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晋 王讚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宋 张孝祥 《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簿书(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 郑玄 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 刘大櫆 《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 李绅 《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 李东阳 《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岂得犹怎能,怎可。《后汉书·孔融传》:“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脇为辞。”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盗剽夺行之,岂得以败亡为戏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维正之供,至欲藉势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绳以严刑,岂得为过。” 长相相貌;容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