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潘氏祷雨有感诗卷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戴奎 |
释义 | 题潘氏祷雨有感诗卷原文连岁浮淮去为客,客里无禾郊无麦。 盘飧岂欲待丰登,雨旸犹知望时若。 今年故乡旱暵多,我归无麦还无禾。 潘君祷龙雨辄应,我闻两脚醉拍船舷歌。 嗟哉老夫本渔叟,绿蓑饱卧烟波久。 中间出处亦偶然,丰歉于身果何有。 于今世途蜀道难,触眼仓廪连云端。 倘得年丰租赋足官府,我虽愚者身能安。 潘君潘君藉尔力,稼有秋兮农有食。 众因颂尔能感神,我亦重君无德色。 晓来目送南征鸿,因之为寄双诗筒。 姓名到眼不相识,隔邻好问松溪翁。 诗词问答问:题潘氏祷雨有感诗卷的作者是谁?答:戴奎 注释1.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 参考注释连岁1.见"连岁"。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 宋 刘一止 《洞仙歌·梅》词:“行人怨,角声吹老,叹客里,经春又三年。” 元 姚燧 《次韵时中》:“ 淮南 数日将寒食,客里三春尚腊衣。”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贫中聚散思亲串,客里行藏感岁华。” 盘飧盘盛食物的统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乃馈盘飧,寘璧焉。”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红楼梦》第一二○回:“ 雨村 还要再问, 士隐 不答,便命人设具盘飧,邀 雨村 共食。” 欲待想要,打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欲待飞去欠双翼,甚时见你?”《西游记》第五七回:“却説 孙大圣 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 花果山 水帘洞 ,恐本洞小妖见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欲待走了去,又不认得来时的路,只得且耐着。” 丰登丰收;收成丰富 五谷丰登 雨旸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 宋 陆游 《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赵翼 《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时若四时和顺。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雨表》:“臣闻圣明在上,刑政叶中,则天地气和,风雨时若。” 宋 苏轼 《春祈诸庙祝文》:“愿疾沴之不兴,庶风雨之时若。” 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故乡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旱暵亦作“ 旱熯 ”。不雨干热。《周礼·地官·舞师》:“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唐 柳宗元 《王京兆贺雨表三》:“伏惟皇帝陛下言为神化,动合天心,未成旱暵之虞,已积忧勤之虑。”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且慰旱熯人,偶与天雨会。”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旱暵祈雨,便有小孩子共同抬了活狗,带上柳条,或扎成草龙,各处走去。” 龙雨雷阵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油油而云,瀟瀟而雨者,天雨也。疾风震雷,不久而过者,龙雨也。” 船舷(1) 船的两旁 (2) 船的栏杆,代表船舶边缘,在货运或贸易中,常用作划分买卖双方责任、费用、风险的界线 嗟哉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老夫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渔叟渔翁。 唐 戴叔伦 《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岂学 屈大夫 ,忧惭对渔叟。” 唐 方干 《题玉笥山强处士》诗:“世人呼尔为渔叟,尔学钓璜非钓鱼。”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中间(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偶然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何有(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今世(1) 这一辈子 今生今世 (2) 现代;当代 蜀道难(1).乐府《瑟调曲》名。 南朝 梁简文帝 、 刘孝威 等均有此作, 唐 李白 所作尤有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 唐 吴兢 《乐府解题》:“《蜀道难》备言 铜梁 、 玉垒 之阻,与《蜀国絃》颇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尚书谈录》:“ 李白 作《蜀道难》以罪 严武 ,后 陆畅 謁 韦南康 皋 於 蜀郡 ,感 韦 之遇,遂反其词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2).谓入 蜀 道路的艰难。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在深宫兀自娇慵惯,怎样支吾 蜀 道难!我那妃子呵,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趲。” 清 张问陶 《高碑店垂丝古柳》诗:“平原繫马五更寒,万里重来 蜀 道难。” 触眼〈方〉∶碍眼,看不顺 仓廪储藏米谷之所 发仓廪,赐贫穷。——《礼记》 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连云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 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 採石 江边 李白 坟,遶田无限草连云。” 元 周霆震 《宿州歌》:“万骑连云发 蜀 都, 宿州 一掷拟摴蒲。” 得年(1).享有高年。 宋 王安石 《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官止外郎,尚书同封,又不得年,以既厥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归即卧病而殂。既不得年,又以戏笑作孽,不自贵生。闻者惜之。” (2).敬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 清 戴名世 《郑允惠墓志铭》:“君生於 明 崇禎 壬午十一月二十一日,卒於 清 康熙 丁亥六月初四日,得年六十有六。”参见“ 得寿 ”。 租赋租税。《史记·五宗世家》:“令吏毋得收租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州送租赋诣京师,至 潁川 界为盗所夺。” 宋 苏洵 《上皇帝书》:“今不为之计,使姦人猾吏养为盗贼,而后取租赋以啖骄兵。”《明史·太祖纪一》:“今有司除租赋,皆顿首谢。” 官府(1) 旧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脸面,所以如此。——《红楼梦》 (2) 旧称封建官吏 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红楼梦》 有秋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无德(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左传·闵公二年》:“无德而禄,殃也。”《国语·晋语九》:“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史记·龟策列传》:“渔者利其肉,寡者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 (2).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 * 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 * 受赏而无德也。” (4).见“ 无德而称 ”。 (5).见“ 无得 ”。 晓来天亮时。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鐘鼓传。” 宋 王安国 《清平乐》词:“ 小怜 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 明 王守仁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诗之一:“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捲茆屋。” 目送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征鸿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诗筒亦作“ 诗筩 ”。1.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 唐 白居易 《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閲诗筒。”自注:“此在 杭州 ,两 浙 唱和诗赠答,於筒中递来往。” 元 胡助 《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第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製诗筒,一柄茶筅。” (2).喻指满腹诗才的诗人。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西湖怀古》曲:“飞来何处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诗筩。” 姓名人的姓氏和名字 到眼见到,看见。 唐 曹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诗:“池塘静於寺,俗事不到眼。”《宣和书谱·谢万》:“独‘鯁恨’一帖尤著见於世。其亦 魏 晋 已来流传到眼者,类多哀悼语,此其然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这过往的人,凡是江湖上朋友,他到眼便知。” 相识(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邻好亦作“隣好”。睦邻友好。谓邻居或邻国相友善。《北史·陆逞传》:“初修隣好,盛选行人。” 唐 刘禹锡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诗:“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胡注失收考异》:“ 河阳赵克裕 望风送欵,请修邻好。”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