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怀深 |
释义 |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二原文腊月二十五,拄杖二十五。 灯笼二十五,拂子二十五。 普请栽菜上堂,焦别无见解,且学古人栽菜。 若还总不生根,也是诸人有彩。 无端跂死禅和,只要硬守疆界。 忽然筑著磕著,便见草贼大败。 大凡履践此事,须要自由自在。 从教土面灰头,不怕风吹日晒。 老来意在钁头漫,家风自有通人爱。 诗词问答问: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二的作者是谁?答:释怀深 注释1. 原校:疑作边 参考注释腊月农历十二月 寒冬腊月 拄杖(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灯笼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风,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拂子(1).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当暑月不挥扇, 镇 侍 邇英阁 ,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隋唐演义》第三回:“左右女婢数人,也有执巾櫛的,也有擎香炉的,也有捧如意的,也有持拂子的,两边侍立。” (2).用于杂技、歌舞等的指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3).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率妖尼等挺立水面,将拂子一挥,战舰都倒转了,礮火一一自打起来。”参见“ 拂尘 ”。 普请(1).普遍延请。《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 (2).佛教语。谓集众。《百丈清规·送亡》:“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 (3).指 唐 怀海禅师 倡立的集合僧众集体劳作的农禅制度。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上:“共作者谓之普请。” 上堂(1) 〈方〉 (2) 上课 (3) 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去(公开受审) 见解看法;评价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生根(1) 扎根(如使插枝生根或种子发芽) 他的插枝百分之七十生根 (2) 比喻事物建立起稳固的基础 诸人(1).众人。《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梁书·刘显传》:“ 任昉 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歷示诸人,莫能识者。”《红楼梦》第二九回:“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 贾 府诸人。” (2).别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一出:“诸人怕你吃,恁爷不怕你吃。” 无端(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禅和禅和子。谓参禅之人。 唐 裴铏 《传奇·马拯》:“众怒曰:‘朝来被二贼杀我禪和,今方追捕之,又敢有人张我将军。’”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鉴湖即事》曲:“白髮禪和,墨本 东坡 ,相伴住山阿。” 清 黄景仁 《摸鱼儿》词:“禪和滋味,叹我已能堪,君真可惜,还觅市酤醉。” 只要表示具有充分的条件,正句常用“就”、“也”、“都”、“便”相呼应,表明由这种条件产生的一种结果 只要大家鼓足干劲,什么困难也能克服 疆界(1) 国界 (2) 边界,分界线 忽然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草贼旧时对起义农民的蔑称。《旧唐书·僖宗纪》:“若诸军全捕得一火草贼数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将军,赏钱一千贯。”《水浒传》第六一回:“ 卢俊义 駡道:‘草贼休走!’挺手中朴刀,直取 刘唐 。” 大败在竞争和军事对抗中遭受惨重的失败 大凡用在句首,表示对某个范围的人或事物的总括,常在它后面用“总”、“都”相呼应 大凡搞阴谋诡计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履践履行实践 须要客观情况要求一定要 写文章须要真实、准确 自由自在亦作“ 自繇自在 ”。无拘无束、安闲舒适的样子。《坛经·顿渐品》:“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元典章·兵部三·站官》:“他每自由自在底行有么道,俺寻思已后,使臣每来的勾当似这般怠慢迟误了去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目前见师父官提了去,正中下怀,好不自繇自在!”《红楼梦》第七九回:“如今你哥哥回来了,那里比先时自由自在的了!”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母亲在的时候,我不忍出门,如今是自由自在了,我可以一心一意地报答我的知己。” 从教(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不怕——连词。犹言纵然,即使 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 风吹日晒狂风吹,烈日晒。形容无所遮挡。来意(1) 到这里来的意图 请说明来意 (2) 未来的情况 来意如何 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 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