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答徐恕宣城寄别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仇远 |
释义 | 答徐恕宣城寄别原文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 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 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诗词问答问:答徐恕宣城寄别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参考注释怀古思念往昔;怀念古代的人和事(多用做有关古迹的诗题) 赤壁怀古 潸然流泪的样子 不觉潸然泪下 依稀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吴牛吴 地的水牛。 唐 刘商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诗:“身骑 吴 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宋 陆游 《秋怀》诗:“典琴沽市酿,卖剑买 吴 牛。”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酷暑马上口占》词:“阳乌酣战,身似 吴 牛偏易喘。”参见“ 吴牛喘月 ”。 客乡他乡;外地。 元 尹廷高 《庚子营又青旧业》诗之一:“儿童生长他山久,却把家乡作客乡。” 明 吴骐 《感时节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 蓟 北非吾土, 秦 中亦客乡。”《天地会诗歌选·谁知湖海多少深》:“高山流水响叮噹,小弟漂流到客乡。” 萧军 《羊·初秋的风一》:“你是客乡人,你不能和他们胡搅啊!” 时序季节变化的次序;先后的顺序 草木随着时序的变化而枯荣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秋色赋》 学舍(1).学校的房舍。《后汉书·儒林传序》:“学舍頽敝,鞠为园蔬,牧童蕘竖,至於薪刈其下。”《新唐书·刘禹锡传》:“ 贞观 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餘。” 清 恽敬 《重建东湖书院记》:“ 黎君 归帑于官为银若干,诸乡先生任讲堂学舍筑削之貲为银若干。” (2).犹学校。《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既覲,置於学舍,弟子为伍。”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梦阅榜》:“ 櫄 在学舍,素负雋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六丁》:“独学舍稟给皆久废。” 风波(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浮云(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巧夕即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之夜。古代妇女于是夜穿针乞巧,故称。 宋 刘克庄 《即事》诗之三:“ 粤 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明 何景明 《七夕》诗:“ 楚 客旅魂惊巧夕, 燕京 风俗斗穿针。”参见“ 七夕 ”。 后月(1).次月。《宋书·礼志二》:“若用闰之后月,则春夏永革,节候亦舛。”《隋书·礼仪志三》:“若节属前月,则宜以前月为忌,节属后月,则宜以后月为忌,祥闰则宜取远日。” 唐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诗:“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 (2).下下月。即次月的次月。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诗札用通信方式互相唱和的诗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在舟中接到 福敬斋 、 孙补山 两公相、 和希斋 大司空、 惠瑶圃 中丞见怀诗札,情文双至。”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诗既是‘寄’给 李白 的,足证他们之间已经有诗札来往。” 双溪(1).水名。在 浙江 。附近风景幽美。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径出 梅花桥 , 双溪 纳归潮。” 王琦 注引 薛方山 《浙江通志》:“ 双溪 在 金华县 南,一曰 东港 ,一曰 南港 。 东港 之源出 东阳 之 大盆山 ,过 义乌 ,合众流西行入县境,又合 杭慈溪 、 白溪 、 东溪 、 西溪 、 坦溪 、 玉泉溪 、 赤松溪 之水,经 马铺岭 石碕巖 ,下与 南港 会。 南港 之源出 縉云 之 黄碧山 ,过 永康 武义 入县境,又合 松溪 、 梅溪 之水,经 屏山 西北行,与 东港 会於城下,故曰 双溪 。”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词:“闻説 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 吴伟业 《题画》诗之二:“不知尺许苍茫里,谁是 双溪 第一峯。” (2).指 苕 霅 二溪。在 浙江 。 宋 苏轼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词:“双溪丹,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緑衣偷结。” 叠嶂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