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和刘彦冲日发
朝代 宋代
作者 胡寅
释义

和刘彦冲日发原文

避炎扫净室,卧看浮炉烟。
读君五字诗,鹤发惊臞仙。
缅怀少壮日,意氯横无边。
春风郁双鬓,绿草争芳妍。
酒豪既跌宕,花恼仍狂颠。
涉境如刺绣,针行久忘邅。
中路一线通,悟彼称世贤。
不知老将至,此道闻尼宣。
高山戴雪早,从人嘲乐天。
青青复种种,荣谢理固然。
市翁一弹籋,意眇飞鸿前。
何况大丈夫,乃雇儿女怜。
为语偓佺辈,痴心莫攀缘,褭蹄谅可铸,此物无由玄。

诗词问答

问:和刘彦冲日发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问:和刘彦冲日发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避炎

逃避暑热。 清 李调元 《避炎》诗:“避炎如避寇,逐北尽投林。”

净室

清静、干净的屋子(多指和尚或尼姑的住室)

炉烟

见“ 炉烟 ”。

亦作“ 炉烟 ”。1.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2).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3).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4).指炉火。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一本作“ 罏 ”。

五字诗

即五言诗。 唐 许浑 《赠闲师》诗:“ 东林 共许三乘学,南国争传五字诗。” 金 元好问 《济南杂诗》之五:“只应画戟清香地,多欠 韦郎 五字诗。” 明 邵璨 《香囊记·寄书》:“别离情况,愁断河梁五字诗。”

鹤发

白发。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张仲老 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

臞仙

旧时借称身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文人学者亦往往以此自称。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这先生,非散圣,即臞仙。” 金 刘长言 《通叔以诗送古镜为长言生日之寿次韵谢之》:“綵衣禄隐非臞仙,犹有向来文字缘。” 清 赵翼 《寒夜澄怀园步月》诗:“惜无人送半臂来,不觉臞仙两肩耸。” 高燮 《题蔡哲夫所绘沉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洁清不数臞仙臞,谁知闻声有彼姝。”

缅怀

遥念,追思

缅怀亡友

少壮

年轻力壮;年富力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绿草

绿油油的草,绿色的小草

酒豪

酒量很大的人。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十四五岁时他已经是位酒豪了。”

跌宕

(1) 为人放纵,不拘束

脱略公卿,跌宕文史。——江淹《别赋》。注:“放逸也。”

(2) 音调或行文富有顿挫波折。也做跌荡

跌宕多姿

狂颠

癫狂。形容举止放荡无节制。 唐 张籍 《罗道士》诗:“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 宋 辛弃疾 《唐河传·效花间体》词:“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 元 杨讷 《西游记》第四本第十六出:“跟后趋前,莫生狂颠。” 清 蒲松龄 《杜子美》诗:“虽固旷达无边幅,毋乃恣肆近狂颠?”

刺绣

用彩线在纺织品上绣出图画,也指刺绣的产品

中路

(1).半路。《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黄鵠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明 高启 《张节妇词》:“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

(2).路的当中。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晋书·慕容暐载记》:“ 护 穷寇假合,王师既临,则上下丧气,曾不敢闚兵中路,展其螗蜋之心。” 宋 张唐英 《蜀梼杌》卷上:“是时 关东 危急, 蜀 中未寧, 庄宗 令宦者 向延嗣 往中路诛之。”《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闻敌伏兵於右,诸贝勒相约入隘必趋右,若出中路,与避敌同。”

(4).质量中等;普通。如:中路货。

一线

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老将

(1) 在某一行业从事多年而经验丰富的人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2) 指象棋中的将帅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参见“ 高山景行 ”。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3).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从人

(1).随从;仆从。《墨子·备城门》:“从人非亓故人。” 孙诒让 间诂:“言非其故所属吏卒。”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从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水浒传》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听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价气,问从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顾东桥》:“ 东桥 顾从人,赏银五钱遣之。”

(2).指投靠他人。《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定情篇》:“右 汉 繁钦 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

主张合纵的人。《史记·张仪列传》:“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祸,无及为已。”《文选·班固<答宾戏>》:“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骋辞。”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从人合之,助六国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乐天

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

乐天知命,故不忧。——《易·系辞上》

青青

(1) 茂盛的样子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扬州慢》

(2) 墨绿色

云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客舍青青柳叶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复种

在同一块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

荣谢

草木茂盛与凋零。亦喻人世的兴衰。 唐 刘禹锡 《秋扇词》:“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虽於草木之微,偶加眷瞩,而荣谢从之,若响应声。”

固然

(1) 虽然

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的

(2) 参考、表示承认这一事实,也不否认那一事实时,解释为“的确”、“确实”

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3) 本来的样子;原来的那样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庄子·养生主》

飞鸿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何况

(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大丈夫

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偓佺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偓佺之伦暴于南荣。——《史记》

痴心

深深迷恋于某人或某事物

攀缘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褭蹄

见“ 褭蹏 ”。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