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将至寿州初见淮山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耒 |
释义 | 将至寿州初见淮山二首原文浩荡平波欲接天,天光波色远相连。风鸣雨桨初离浦,岸转青山忽对船。 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 步兵何必江东走,自有鲈鱼不值钱。 诗词问答问:将至寿州初见淮山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参考注释浩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平波见“ 平陂 ”。 光波光,光线。因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故有此称 相连互相连接;彼此关联 前后相连 鸣雨大雨,狂风暴雨。 唐 杜甫 《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颺如丝飞。” 浦起龙 心解:“鸣雨,大雨也。” 明 何景明 《雨望西山》诗:“碧山鸣雨过嵯峨,湖水风增万丈波。”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泽国(1) 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2) 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秋高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赞 《题壶山》诗:“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红。” 气象(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人家(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风烟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步兵(1) 以徒步作战进行训练、武装和装备的兵种 (2) 徒步行军和打仗的士兵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江东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不值(1) (2) 价值达不到的 我看这辆车不值这么多钱 (3) 做某种事情没有多大意义或价值 这次他可不值,连白洋淀的螃蟹都没有吃到就走了 (4) 禁不起,很容易干某事 不值一打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