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黄鹤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沈佺期 |
释义 | 黄鹤原文黄鹤佐丹凤,不能群白鹇。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遥忆君轩上,来下天池间。 明珠世不重,知有报恩环。 诗词问答问:黄鹤的作者是谁?答:沈佺期 沈佺期黄鹤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95_23 参考注释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鹤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丹凤(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 晋 张华 注:“首翼赤曰丹凤。”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南朝 梁简文帝 《汉高庙赛神》诗:“白云 苍梧 去,丹凤 咸阳 来。”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重,紫泥封已传丹凤。”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明 陈玉阳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画郎;今日呵,辞丹凤,愁生故乡。” (4).喻杰出者。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俺哥哥丹凤之具。”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白鹇亦作“ 白鷳 ”。鸟名。又称银雉。雄鸟的冠及 * 纯蓝黑色,上体及两翼白色,故名。《西京杂记》卷四:“ 闽 越王 献 高帝 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枚,白鷴、黑鷴各一双。”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皓鹤夺鲜,白鷳失素。” 唐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青萝嫋嫋挂烟树,白鷴处处聚沙堤。”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若得他放白鷴,开鸚鵡,劈雕笼,收丝网,再配鸳鸯。” 云游僧道漫游四方,行踪不定 其中只有一个出色的,姓王,乃是云游来的。——《初刻拍案惊奇》 四海(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迭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 宋 张先 《天仙子》词:“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茅盾 《子夜》十九:“惨黄的太阳在窗前弄影。” 三山(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遥忆犹回忆。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丰子恺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我坐在校旁的 黄浦江 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 来下(1).来临;降临。《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下。” 高亨 注:“来下,犹来降。”《汉书·礼乐志》“訾黄其何不徠下” 唐 颜师古 注:“訾,嗟叹之辞也。黄,乘黄也。叹乘黄不来下也。”《南史·朱异传》:“起宅东陂,穷乎美丽,晚日来下,酣饮其中。” (2).下来,到下面来。《百喻经·就楼磨刀喻》:“王见怜愍,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 天池(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明珠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报恩报答所受到的恩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