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黄无悔挽词四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师道 |
释义 | 黄无悔挽词四首原文敏慧仍江夏,风流更妙年。贫焚酒家券,病得里胥钱。 精爽来鹰隼,清明泻涧瀍。 无儿传素业,有泪彻黄泉。 诗词问答问:黄无悔挽词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参考注释敏慧亦作“ 敏惠 ”。聪明。《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伏波将军 援 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 客卿 敏惠早夭。”《北齐书·废帝纪》:“﹝ 高殷 ﹞性敏慧。”《旧唐书·王毛仲传》:“ 毛仲 亦悟 玄宗 旨,待之甚谨, 玄宗 益怜其敏惠。”《明史·忠义传一·王祎》:“﹝ 王禕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第三个的特性的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 风流(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妙年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酒家(1) 旧称酒肆或酒店,现在用作饭馆名称 (2) 酒保 里胥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精爽(1).精神。《左传·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承天寺》:“自尔以来,精爽常鬱鬱。” (2).魂魄。 晋 潘岳 《寡妇赋》:“睎形影於几筵兮,驰精爽於丘墓。” 唐 李群玉 《题二妃庙》诗:“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清 王式丹 《于忠肃公墓》诗:“相望 鄂王 精爽在,灵旗萧颯暮山空。” (3).犹言神清气爽。《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家大爷昨日甚是精爽,怎么就会这等病?”《红楼梦》第七五回:“ 李紈 近日也觉精爽了些,拥衾倚枕,坐在床上。” 鹰隼两种猛禽;泛指凶猛的鸟。比喻天性凶狠而令人畏惧的人或勇猛的人 鹰隼试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清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涧瀍二水名。均流经今 洛阳市 境注入 洛水 。《书·洛诰》:“我乃卜 涧水 东、 瀍水 西,惟 洛 食。” 孔 传:“又卜 涧瀍 之间,南近 洛 ,吉。”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周公 迁邑,乃卜 涧瀍 ,终惟 洛 食。” 唐 沉佺期 《伤王学士》诗:“忆汝曾旅食,屡空 涧瀍 湄。”后以代指 洛阳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赠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露菊斑 丰 镐 ,秋蔬影 涧 瀍 。” 宋 陆游 《长歌行》:“巍巍天王都,九鼎奠 涧 瀍 。” 清 赵翼 《哭汪文端师》诗:“文苑芟榛莽,书城筑 涧 瀍 。” 传素高洁的情操传诵于众。 唐 康骈 《剧谈录·李朱崖知白令公》:“ 白公 以库部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未愈三载,便秉钧衡,其后五镇藩方,再居廊庙,蹈义怀仁,而始终一致,流芳传素,士林美之。” 黄泉地下的泉水;地面;墓地;迷信者称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黄泉共为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吾独向黄泉。 黄泉下相见。 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