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病中即事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炎 |
释义 | 病中即事三首原文附火肤革燥,远火寒惨惨。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暖。 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 饮食固多忌,所幸能强饭。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懒。 诗词问答问:病中即事三首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参考注释附火谓向火取暖。 唐 韩愈 《画记》:“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 宋 邵伯温 《邵氏闻见录》卷十八:“一日大雪…… 乐道 同母冻坐,日已过高,未饭。 子发 惻然,亟出买酒肉薪炭,往復同 乐道 母子附火饮食。”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中:“ 曹组 元庞 《题村学堂图》云:‘此老方捫蝨,众雏争附火。’” 肤革(1).皮肤的表里;肌肤。《礼记·礼运》:“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孔颖达 疏:“肤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肤内之厚皮革也。”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髮早衰白。”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不知百万师,寒刮肤革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数日后,肤革充盈。” (2).借喻事物的表面。 宋 李昭玘 《上颜朝奉》:“自悔少时,务学鲜浅,不求深趣,区区所闻,正在肤革,今日思之,大是谬悠。” 寒惨惨形容冻得僵硬的样子。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一桶水提离井口边,寒惨惨手难拳,我可便应难动转。” 坐卧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汤婆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 元 无名氏 《东南纪闻》卷三:“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煖足,因目为汤婆。”《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竹夫人汤婆子》:“今人用铜锡器盛汤,置衾中煖脚,谓之汤婆子,或以对竹夫人。按,此名虽不经见,然 东坡 有致 杨君素 札云:送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然则此物亦起於 宋 ,并名当亦已有之。按, 范石湖 有脚婆诗,则是时并有脚婆之称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大半夜了, 愫妹妹 还下厨房拿水,给爹灌汤婆子呢。” 不停一直在做或者运行着某件事情苛痒(1).疥疮,一种刺痒的皮肤病。《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郑玄 注:“苛,疥也。” 唐 刘禹锡 《鉴药》:“予受药以饵,过信而骽能轻,痺能和,涉旬而苛痒絶焉,抑搔罢焉。” (2).用以比喻疾苦。 饮食(1) 饭菜 含热量低的饮食 (2) 吃喝 多忌(1).多猜疑;多猜忌。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成功有要,在众思欢。人之多忌,掩之实难。”《三国志·魏志·丁谧传》“於是收 爽 、 羲 、 训 、 晏 、 颺 、 謐 ……等,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謐 为人外似疎略,而内多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尔雅翼·释兽三》:“麝性多忌,今亦未知其所以为多忌者。” (2).谓多有不适宜而须避免的。 宋 范成大 《久病或劝勉强游适吟四绝答之》之四:“羸如蓐妇多忌,倦似田翁作劳。” 强饭1.亦作"强饭"。 2.努力加餐;勉强进食。出迎出去迎接 疏懒亦作“ 疏嬾 ”。亦作“疎懒”。亦作“疎嬾”。1.懒散。《北齐书·李绘传》:“下官肤体疏嬾,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此间疎懒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欢醉。” 明 刘基 《松叶酒歌寄梁安宅》:“我生疎嬾无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 (2).松懈;懈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后来 少卿 已没, 道元 袭了父任,出仕在外,官府事体烦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渐渐疎懒。”《红楼梦》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嬉,渐次疏懒了工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