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镜喻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镜喻原文一镜照如是,千镜亦如是。 问汝镜中人,奚以别彼此。 人本能照镜,谓镜能照人。 一二二而一,谁知疏与亲。 对镜趺而坐,相忘各自然。 香闺曼睩人,却与辨媸妍。 人訾今镜新,云是古镜好。 是谓失其珠,而数他人宝。 明镜暗其背,是以纳万象。 设令通体明,一物不能状。 见镜斯镜照,是照不在镜。 寂灭见照根,炯然常清净。 诗词问答问:镜喻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 参考注释一镜(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遗》诗之一:“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沉。”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唐 刘长卿 《旧井》诗:“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餘尺,一镜光不灭。” 唐 钱起 《赋得馀冰》诗:“晓日餘冰上,春池一镜明。” 明 陈荩卿 《讌赏·徐王孙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莲》曲:“拿舟深入水云乡,荡破湖心一镜光。”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 明 梁辰鱼 《伤逝·咏时序悼亡》曲:“长空一镜辉万里,全无一点纤翳。” 如是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中人(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彼此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本能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 照镜(1).明镜。《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2).对镜自照。《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北周 庾信 《舞媚娘》诗:“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一二(1) 一两个;少数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2) 一点点,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数;一两个 邀请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相忘彼此忘却。《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白采 《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各自(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香闺(1).指青年女子的内室。 唐 陶翰 《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前蜀 韦庄 《赠姬人》诗:“请看 京 与 洛 ,谁在旧香闺。”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 清 李渔 《风筝误·闺哄》:“小生蒙 詹 家二小姐多情眷恋,约我一更之后,潜入香闺。” (2).指青年女子;闺女。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传道 张婴 偏嗜酒,从此香闺为我有。” 郭沫若 《<离骚>今译》:“趁着这琼枝上的瑶花还未飘零,我要到下方去送给可爱的香闺。” 曼睩明眸善睐;目光明媚。《楚辞·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王逸 注:“曼,泽也。睩,视貌。” 唐 张说 《邺都引》:“ 鄴 旁高塚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张素 《自掾曹不辟而无贤吏》诗:“我梦钧臺曾尽醉,蛾眉曼睩半长筵。” 媸妍(1).美丑。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梁中书侍郎虞龢论书表》:“题勒美恶,指示媸妍。点画之情,昭若发蒙。”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美人对镜歌》云:‘媸妍一镜固两般,狐妇怀姦心胆寒。闺中少女色庄丽,眉颊不妨终日看。’” (2).犹好坏,贤愚。 宋 范仲淹 《任官惟贤材赋》:“其或未精黜陟,弗辩媸妍。” 清 刘大櫆 《祭左茧斋文》:“岂余之能贤,抑亦君之虚怀乐善,故不计人之媸妍。” (3).犹高下。 宋 苏轼 《赠潘谷》诗:“世人重耳轻目前,区区 张 李 争媸妍。” 是古以古为是。《汉书·刘歆传》:“陵夷至于暴 秦 ,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 他人别人 不许他人干涉 明镜(1) 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2) 明察;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望相公老爷明镜。——《古今小说》 是以所以;因此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万象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设令(1).假使。《列子·仲尼》:“设令发於餘窍,子亦将承之?” 唐 狄仁杰 《谏造大像疏》:“设令雇作皆以利趍,既失田时,自然弃本。” 清 方文 《曹南怀古》诗之六:“ 戚姬 小家女,歌舞昭令仪。既承天子宠,復产 如意 儿。设令早之国, 吕氏 忌稍衰。” (2).即使。《汉书·翟方进传》:“﹝吾﹞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慙於先帝。”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苏州客》:“蓬行而望十万,乃无翼而思飞者也。设令必得,亦废数月。”《旧唐书·褚遂良传》:“ 遂良 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 刘洎 曰:‘设令 遂良 不记,天下亦记之矣。’” (3).施行号令。 北齐 刘昼 《新论·法术》:“悬教设令以示人者,法也。” 通体物体全部;全身 通体湿透 一物(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镜照(1).鉴察;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夫人主之所以镜照者,诸侯之士徒也,今诸侯之士徒,皆私门之党也。”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执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 (2).用镜子照。 明 张鼐 《瀛州亭赋》:“希希夷夷,雅雅鱼鱼,其观世也,类镜照之不疲。” 不在(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寂灭(1) 消灭;消逝 楼下的人声渐渐寂灭了 (2) 佛教用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炯然(1) 明白的样子 炯然不惑 (2) 形容明亮 炯然如日 (3) 眼光锐利 两目炯然 清净(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