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德生轩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德生轩原文大德曰生贯四时,即斯天地可因知。 试看苏槁及起萎,都在云行与雨施。 鸟喜托枝阴满树,鱼辞濡沫水增池。 一心万物宁相异,也觉含滋发藻思。 诗词问答问:题德生轩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 参考注释大德(1) 大功德;大恩 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品德高尚 (3) 德行高尚的人 (4) 大节,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和其他价值准则办事 四时(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试看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云行(1).形容随从出行者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诗:“云行复道龙随輦,雾散仙坛日满臺。” (2).喻迅捷。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至於云行电迈,谷静山空。扼 鹊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扫天闕。” (3).犹广布。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 (4).犹云游。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宋 陶穀 《清异录·三只袜》:“去习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隐。”参见“ 云游 ”。 雨施比喻施泽广泛而平均。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暖燠孰多》:“故圣王在上位,天覆地载,风令雨施。雨施者,布德均也。风令者,言令直也。”《宋书·良吏传·陆徽》:“敢缘天泽云行,时德雨施,每甄外州,荣加远国。”《宋史·乐志十三》:“六师方雨施,孤垒自冰消。” 沫水古水名。即今 四川省 大渡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 沫水 出 广柔 徼外,东南过 旄牛县 北,又东至 越嶲 灵道县 出 蒙山 南,东北与 青衣水 合,东入于 江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 沫水 即 大渡河 ,俗名 铜河 ,水势湍急,在与 泯江 合流处,曾几次改道。” 一心(1) 全心全意地;专心;一心一意 一心为革命 (2) 齐心;同心 万众一心 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相异亦作“ 相异 ”。不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有了这样形势的相异,自然也就生出了不同的结果。” 见“ 相异 ”。 发藻(1).显示文采。 汉 班固 《答宾戏》:“近者 陆子 优游,《新语》以兴; 董生 下帷,发藻儒林。”《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少知名”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恪 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 南朝 宋 鲍照 《与荀中书别》诗:“敷文勉征念,发藻慰愁容。”《隋书·音乐志下》:“升歌发藻,景福来从。” (2).放出光彩。《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 刘良 注:“日发光藻而照之。”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 大江 播气,长离发藻。”《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文武是该,有忠有贞,粤初发藻,在彼上虞。” (3).犹萌芽。 晋 陆机 《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沾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