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淳熙十三年六月中使奉承德寿宫命捕金银鱼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胡某 |
释义 | 原文千顷枕山高六十枕里,上有枕寒潭清且枕泚。神龙久向此中蟠,作霖肯为苍生起。 群鱼从之时浮枕,噞喁光彩岁月深。 自然形质异凡鬣,或如美玉或如金。 或青或红或间色,纵使丹青模不得。 几年潜伏少人知,一旦声名动京国。 插家太平端好奇,麟欲效瑞凤欲仪。 白不银瓮争走献,岂得汝辈藏洿池。 深山大泽多遗宝,纡馀旧荦皆娟好。 愿移纲罟聊一施,崭然头角趋明时。 诗词问答问:《淳熙十三年六月中使奉承德寿宫命捕金银鱼》的作者是谁?答:胡某 参考注释千顷百亩为顷。千顷,极言其广阔。《淮南子·说林训》:“寻常之谿,灌千顷之泽。” 唐 韩愈 《酬卢给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顷秋波浄,平铺红云盖明镜。” 明 陈所闻 《中秋同齐王孙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曲:“望白云千顷,野鹤翱翔。”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罄此一樽酒,如对千顷汪。” 枕山谓垫得很高的枕头。 茅盾 《无题》:“于是她又照老样子将上半身靠着枕山,左手支着头,左腿一半搭在床沿。” 寒潭寒凉的水潭。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絜。”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许地山 《鬼赞》:“有一次,我独自在空山里走,除远处寒潭的鱼跃出水声略可听见以外,其余种种,都被月下的冷露幽闭住。” 神龙(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作霖《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原谓充作救旱之雨,后以指降甘霖或下雨。 唐 杜牧 《云》诗:“莫隐 高唐 去,枯苗待作霖。” 唐 卢殷 《欲销云》诗:“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苍生(1).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孔 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 (2).指百姓。《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刘良 注:“苍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明 杨慎 《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 邹韬奋 《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 (3).骂落第秀才的话。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噞喁(1).鱼口开合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泝洄顺流,噞喁沉浮。” 刘逵 注:“噞喁,鱼在水中群出动口貌。”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禽惊格磔起,鱼戏噞喁繁。” 宋 王禹偁 《续戒火文》:“社鸟鸣以啁唧,池鱼涸而噞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置之盆池,游泳噞喁,粲若锦綺。” (2).借指鱼。 唐 元稹 《度门寺》诗:“画井垂枯朽,穿池救噞喁。” 宋 梅尧臣 《重送曾子固》诗:“谁知天上争腾跃,偶落池中杂噞喁。” 宋 陆游 《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 (3).比喻开 * 谈。 宋 黄庭坚 《阻风铜陵》诗:“言语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4).比喻求食。 光彩明亮而华丽。也作“光采” 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曹植《美女篇》 岁月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形质(1).肉体,躯壳。 唐 刘禹锡 《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尔。魂气何託,听余哀词。” 宋 梅尧臣 《秀叔头虱》诗:“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2).外形,外表。 唐 无名氏 《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 自虚 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宣和遗事》后集:“时帝年二十二岁,太上年三十六岁,形容枯黑,不復有贵人形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邓县尹》:“ 邓 不禁毛髮森竖,寧神审諦,则形质服色彷彿日间所相尸也。” (3).才具,气质。《晋书·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 管涔山 ,以琴书为事。”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僧谓 潘 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 (4).犹形制。《清史稿·圣祖纪三》:“御史 陈汝咸 招抚海寇 陈尚义 入见,询海上情势及洋船形质。”参见“ 形制 ”。 (5).指形式。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顾此适宜之政治,究为何种政治乎?则惟民主义为其精神、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 间色(1) 红黄蓝三种原色配合成的颜色,如紅和黄配合成的橙色,黄和蓝配合成的绿色 (2) 蓝黄赤白黑五种正色之外的颜色;杂色 纵使即使——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种情况 丹青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潜伏隐匿;潜藏 潜伏部队 少人(1).轻视人。《鹖冠子·武灵王》:“少人而自至。” 陆佃 注:“狭人而自以为至。” (2).少数人。《三国志·魏志·刘劭传》:“贼众新至,心专气鋭。 宠 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一旦(1) 不确定的时间 一旦工作完成,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旦山陵崩。——《战国策·赵策》 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这些珍宝)。——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异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运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一旦事变。——清·周容《芋老人传》 (2) 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毁于一旦 声名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京国京城;国都。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唐 牟融 《赠韩翃》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明 高明 《琵琶记·听女迎亲》:“若是到京国,相逢处,做箇好筵席。” 太平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好奇(1) 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明亮而好奇的眼睛 (2)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大多数活泼和好奇的有癖好者需要指导 效瑞亦作“効瑞”。显示祥瑞。《宋书·武帝纪中》:“胡四灵効瑞,川岳启图,嘉祥杂遝,休应炳著。” 明 薛瑄 《雪赋》:“疑地媪之効瑞兮,珪璧磊落而晶荧。” 银瓮银质盛酒器。古代传说常以为祥瑞之物。政治清平,则银瓮出。《初学记》卷二七引 南朝 梁 孙柔之 《瑞应图》:“王者宴不及醉,刑罚中,人不为非,则银瓮出。” 唐 杜甫 《洗兵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復道诸山得银瓮。” 明 刘基 《君子有所思》诗:“扈从金宫归,赐酒银瓮盈。” 岂得犹怎能,怎可。《后汉书·孔融传》:“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脇为辞。”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盗剽夺行之,岂得以败亡为戏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维正之供,至欲藉势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绳以严刑,岂得为过。” 汝辈你们。《隋书·韦世康传》:“﹝吾﹞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宋 苏轼 《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汝辈何曾增一笑,吾儕相对復三人。” 洿池水塘。《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宋书·符瑞志中》:“麒麟者,仁兽也……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穽,不行罗网。” 清 查慎行 《闸口观罾鱼者》诗:“吾闻王政虽无泽梁禁,鯤鮞尚有洿池游。” 深山处于群山之中,离平原地区很远的山区 深山寂寂,空谷鸟鸣 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驿路梨花》 大泽(1).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宋 梅尧臣 《送赵谏议知徐州》诗:“ 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 ,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 (2).即 大泽乡 。《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 元年七月, 陈涉 等起 大泽 中。” (3).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 李周翰 注:“大泽,谓天子之惠泽。” 遗宝(1).前代遗留的宝物。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汉 诛 梁冀 ,得一玉虎头枕,云 单池国 所献,检其頷下,有篆书字,云是 帝辛 之枕,尝与 妲己 同枕之,是 殷 时遗宝也。” (2).遗落的宝物。《宋书·自序传》:“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 林子 直去不顾。” 清 蒲松龄 《荷珠赋》:“倘是睡龙之遗宝,当齐重价於连城。” (3).比喻弃置未用的人才。《梁书·顾协传》:“臣欲言於官人,申其屈滞, 协 必苦执贞退,立志难夺,可谓东南之遗宝矣。” 娟好(1).清秀美丽。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虽有名章秀句,苦不得体。如人眉目娟好,而颠倒位置,可乎?”《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跡娟好。” (2).指情操高尚。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吾向读《迦因小传》,而深叹 迦因 之为人,清洁娟好,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实情界之天仙也。” 崭然(1).形容山势高峻突兀。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北有双山,夹道崭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原甫见寄》:“ 周 碑嗟缺矣, 少室 望崭然。” 清 戴名世 《雁荡记》:“ 天柱 峙其右,奇特雄伟,崭然不可躋。” (2).形容物体尖锐突出。 宋 杨万里 《食菱》诗:“鷄头吾弟藉吾兄,头角崭然也不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小猎犬》:“见一小鹿,长二寸许,双角崭然。” (3).形容超出一般。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君自少时,其於货利声色中能崭然不为所污染若此。”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五:“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三章:“许多新体的诗歌所谓‘词’者,也崭然露出头角来。”参见“ 崭露头角 ”。 (4).鲜明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居家犹素妆;一归寧,则崭然新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恒娘》:“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袴袜履,崭然一新。” 头角比喻青少年的气概和才华 明时(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