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洛神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吴殳 |
释义 | 洛神原文心不随身葬寂陵,却乘金缕一游陈。 旧愁黯黯因杨祖,新恨涓涓属灌均。 射鹿未消漳阙泪,惊鸿犹赋洛川尘。 君王八斗今余几,肠断无由更感甄。 诗词问答问:洛神的作者是谁?答:吴殳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随身带在身边;跟在身旁 随身携带 金缕(1).指金缕衣。 三国 魏 曹丕 《营寿陵诏》:“丧乱以来, 汉 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2).指金丝。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题画册》词之四:“玉树宫墙,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3).金属制成的穗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幢号摩尼,旛悬金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双鬢翠霞金缕,一枝春艷浓。” 华锺彦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綺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 海门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 明 唐寅 《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 (5).指柳条。 唐 戴叔伦 《长亭柳》诗:“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华锺彦 注:“金缕,柳条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金缕。” 愁黯黯(1).惨淡貌。 明 汤三江 《山坡羊·秋日闻季连江以都谏参西江政因寄之》曲:“急煎煎书传驛传,喜孜孜职专方面,愁黯黯一路寒云,料匆匆不日重相见。” (2).忧愁沮丧。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风霎霎一天哀怨,云匝匝满腹熬煎,愁黯黯啼痕如霰,昏惨惨尘埃满面。” 新恨(1).新产生的怅惘之情。 唐 戴叔伦 《赋得长亭柳》:“送客添新恨,听鶯忆旧游。” (2).新的仇恨。如:旧仇新恨。 涓涓(1) 细小的水流 绢绢源水 (2) 细水缓流的样子 泉涓涓而始流 未消不用,不要。《朱子语类》卷六五:“向前便是阳,纔收退便是阴;意思纔动便是阳,纔静便是阴。未消别看,只是一动一静便是阴阳。”《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只听得林子内大喊一声,叫道:‘ 紫金山 三百个好汉且未消出来,恐怕諕了小员外共小娘子!’” 惊鸿比喻美人体态的轻盈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洛神赋》 洛川洛水 。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容与乎 阳林 ,流沔乎 洛川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四:“日夕登城隅,周迴视 洛川 。” 唐 武平一 《杂曲歌辞·妾薄命》:“ 洛川 昔云遇, 高唐 今尚违。” 君王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八斗见“ 八斗才 ”。 断无绝无。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余谓幽期密约,必无人在旁,是谁见之?两生断无自言理,又何以闻之?” 感甄三国 魏 曹植 求 甄逸 女不遂,废寝与食。 甄 女后归 曹丕 ,被谗死。 黄初 中 植 入朝, 丕 示以 甄后 遗物玉镂金带枕。 植 还,将息 洛水 上,思 甄后 ,遂作《感甄赋》。 丕 子 明帝 讳其事,改为《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洛神赋〉》 李善 题注。后用为追思恋人之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班女 思移 赵 , 思王 赋《感甄》。” 吕志伊 《读史感赋》诗:“石磨 公干 犹平视,枕荐 陈思 竟感 甄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