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游古中盘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游古中盘作原文静寄到两日,大略已粗观。 平明出北门,就近游中盘。 中盘虽不遥,亦在青云端。 跋马历石栈,蹄下听鸣湍。 少林别岐路,砟硌还跻攀。 须叟入松门,红墙出簇攒。 丹梯千百层,拾级凌紫烟。 马或弗可进,徒步仍向前。 祇宫既云莅,屏息礼金仙。 手拈不根花,别我忽一年。 其左有精舍,盘阿我所颜。 下视千里遥,尽列咫尺间。 设非半晌劳,安寄万虑閒。 云閒固未能,辄复摛吟篇。 诗词问答问:游古中盘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八 参考注释静寄优闲地寄寓、依托。 晋 陶潜 《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宋 陆游 《渔隐堂独坐至夕》诗:“三尺桐丝多静寄,一樽玉瀣足幽欣。” 大略远大的谋略 雄才大略 平明天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北门(1).北向的门。《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窶且贫,莫知我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阿师当向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门外, 王家坪 村边,站着许多威严的哨兵。” (2).喻指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 突厥 所献,还以赐公。” 唐 翁绶 《雨雪曲》:“一自塞垣无 李 蔡 ,何人为解北门忧。” 明 何景明 《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 (3). 唐 宋 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 宋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臣以书命,待罪北门。记事之成,职也,然臣愚,不知宫之所以废兴,与凡材用之所从出,敢昧死请。” 宋 岳珂 《桯史·叶少蕴内制》:“ 石林 叶少藴 在北门,微闻当遂使为相,惧当视草,不能自免,出语沮之。” (4).指翰林学士。 明 陈皋谟 《环县城远眺》诗:“经略久寒 西夏 胆,安危深仗北门才。”参见“ 北门学士 ”。 (5).指 唐 代禁军的北衙。《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北门”之名由此。《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復 李氏 社稷,愿殿下蹔至 玄武门 以副众望。” 胡三省 注:“南牙谓宰相,北门谓羽林诸将。” (6).《诗·邶风》篇名。序谓“《北门》,刺士不得志也”。后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斗酒满四筵,歌啸 宛溪 湄。君携 东山 妓,我咏《北门》诗。” 明 陈宗之 《汉道》诗:“寧无《北门》嘆,要自秉固穷。” (7).复姓。《左传》有 北门驷 ,《尸子》有 北门子 ,《庄子》有 北门成 。见《通志·氏族三》。 就近在附近(不上远处) 就近上学 中盘(1).在中流盘旋。 晋 陆云 《九愍·修身》:“情怀眷以叠结,舟淹流而中盘。” (2).盘中。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3).围棋术语。指布局完成,进入关系全局胜负的激战阶段。 青云(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跋马(1).勒马使回转。《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 建成 、 元吉 至 临湖殿 ,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胡三省 注:“跋马者,摇駷马衔,偏促一轡,又以两足摇鼓马腹,使之迴走。” (2).骑马驰逐。 唐 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诗:“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宋 王安石 《金明池》诗:“跋马未堪尘满眼,夕阳偷理钓鱼丝。” 宋 韩元吉 《六州歌头·桃花》词:“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石栈在山间凿石架木作成的通道。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鉤连。” 元 马祖常 《海子桥》诗:“石栈通星汉,银河落水渠。” 陈去病 《泰山绝顶登封处题壁》诗:“石栈千寻迥, 汶 流一綫长。” 下听听取下面的意见。 唐 崔融 《吏部兵部选人议》:“ 陶唐氏 之清问衢室,斯所以下听於人也。” 唐 马戴 《新春闻赦》诗:“ 尧 聪能下听, 汤 网本来疏。” 鸣湍形容急流。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 少林指 少林寺 。亦泛指佛教名寺。 宋 陆游 《东窗偶书》诗:“屏风叠邃思 庐阜 ,冠子峯高忆 少林 。”《西游记》第二六回:“ 少林 别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满树红。”详“ 少林寺 ”。 岐路(1).岔路。《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离别分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迟迟於岐路之间也。”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满身沙蝨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4).不正当的途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德裕 为兵部尚书,自得岐路,必当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将财物逞,则俺这泼岐路恩情似画饼。” 砟硌岩石错落不齐的样子。 跻攀亦作“ 躋扳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松门(1).谓以松为门;前植松树的屋门。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萝幌栖禪影,松门听梵音。” 宋 陆游 《书怀绝句》之一:“老僧晓出松门去,手挈军持取涧泉。”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 (2).指 松门山 。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 松门 。”《清一统志·江西南昌府一》:“ 松门山 在 新建县 北二百十五里。《寰宇记》:‘其山多松,北临 大江 及 彭蠡湖 。山有石镜,光明照人。’” (3).指 松门峡 。 唐 杜甫 《返照》诗:“荻岸如秋水, 松门 似画图。” 仇兆鳌 注:“《十道志》:‘ 松门峡 ,在 夔州 。’” 红墙红色的墙。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晁补之 《谒岱祠即事》诗:“碧瓦峙双闕,红墙繚长闉。” 明 陈子龙 《灵济宫》诗:“絳树 蓬莱 近,红墙银汉中。” 清 吴伟业 《琴河感旧》诗之二:“ 五陵 年少催归去,隔断红墙十二楼。” 丹梯(1).红色的台阶。亦喻仕进之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黄节 注:“丹梯,丹墀也。” 唐 许浑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诗:“官满定知归未得,九重霄汉有丹梯。”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之二:“中郎餘庆传 羊 傅,暂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云霄的山峰。《文选·谢朓<敬亭山诗>》:“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注:“丹梯,谓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诗:“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吕延济 曰:“丹梯,谓山高峯入云霞处。” 唐 欧阳詹 《送闻上人游嵩山》诗:“丹梯石磴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3).指寻仙访道之路。 唐 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诗:“ 金陵 有仙馆,即事寻丹梯。”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诗:“鸿宝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宝之 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旧唐书·武宗纪》:“志欲矫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蜡屐》诗:“万钱收锦檿,五岳遍丹梯。” 百层(1).亦作“ 百增 ”。重重迭迭。极言其高。《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井干叠而百增。” 李善 注引《广雅》:“增,重也。” 唐 许浑 《题峡山寺》诗之二:“水曲巖千叠,云重树百层。” 宋 苏辙 《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为赋》诗之二:“虚室无寻丈,青山有百层。” (2).古台名。《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临 广望 ,坐 百层 ,料武艺,品驍腾。” 刘良 注:“ 广望 、 百层 皆臺名。” 拾级逐级登阶 拾级而上 紫烟见“ 紫烟 ”。 亦作“ 紫烟 ”。1.紫色瑞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 (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徒步(1) 用脚行走 徒步则汗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徒步入华山。—— 明· 顾炎武《复庵记》 徒步行军 (2) 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外出无车,故称 集中营内,多为徒步 (3) 步兵 向前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屏息(1).犹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列子·黄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上变者徧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茅盾 《锻炼》十五:“全场屏息望着她,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光都很沉着。” (2).指寂静无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犹敛迹;消失。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官閒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进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应麟 《诗薮·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内名士咸有颂章。” 乌兰汗 《心》:“周围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扰乱了这片意味深长的友情的氛围。”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类,其捧献人口鼻用物作长袋繫於颈后,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庙以黄罗,它祀以红紵绢为之。” 金仙指佛。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王琦 注:“金仙,谓佛。”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恼,徘徊夜未眠,月中乘兴去,还拟问金仙。” 清 姚鼐 《岳麓寺》诗:“试将万古怀,移问金仙术。” 不根没有根据;荒谬。《汉书·严助传》:“ 朔 、 皋 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颜师古 注:“议论委随,不能持正,如树木之无根柢也。” 宋 岳珂 《桯史·泉江三地名》:“或曰杀童男女瘞其下为厌胜,是为童丁,説皆不根诞谩。” 清 曹寅 《桐阴》诗:“此意须谁説, 王 何 理不根。”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卷第十一章第二节:“关于他( 张华 ),颇有些不根的神话,象 丰城 剑气之类的传说。” 精舍(1) 讲学的处所;收斋 (2) 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 (3) 指心,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 盘阿《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朱熹 集传:“考,成也;槃,盘桓之意。言成其隐处之室也。”后因以“盘阿”称避世隐居之处。 元 袁桷 《平章政事董某封赠三代制》之二:“具官 董某 曾祖母 李氏 盘 * 隐,饁亩如宾。” 我所佛教语。谓与“我”相对之外物。《智度论》卷三一:“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着五素为我,然后着外物为我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浮云》诗:“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 章炳麟 《人无我论》:“自八识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属於内界者,假説为我;自眷属衣食金钱田园以至一切可以摄取受用之物属於外界者,説为我所,而我与我所又非一成不变也。” 下视(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咫尺(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半晌(1) 〈方〉 (2) 半天 (3) 好大一会儿,好久 我走了半晌才走到 万虑(1).反复思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蔽乎!” (2).思绪万端。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数盃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三:“俯仰念物化,万虑此俱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