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普宁寺观佛事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普宁寺观佛事原文塞垣筏宝焕林珠,大聚衣黄偏袒徒。 宗喀巴传慧灯耀,三摩耶式梵宫图。 象龙步踏惟天力,老幼骈观与众娱。 神道何妨权设教,若论佛法本来无。 诗词问答问:普宁寺观佛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 2. 蒙古等皆敬宗喀巴黄教故于山庄之北建此梵刹聚黄衣者流而唪梵呗且达什达瓦馀众归降者向风慕化咸使安居乐业兹令演步踏法事俾众观之并成是什 参考注释塞垣(1).本指 汉 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 长城 ;边关城墙。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 秦 筑长城, 汉 起塞垣,所以别外内异殊俗也。”《文选·鲍照<东武吟>》:“始随 张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张铣 注:“塞垣, 长城 也。” 金 元好问 《发南楼度雁门关》诗之二:“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陇右 地, 长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长城 号塞垣, 汉 时故郡称 天水 。” (2).指北方边境地带。 前蜀 韦庄 《送人游并汾》诗:“风雨萧萧欲暮秋,独携孤剑塞垣游。”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 偏袒(1) ∶偏护一方 法官偏袒被告 (2) 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战国策·燕策》 喀巴见“ 喀吧 ”。 慧灯佛教语。犹慧炬。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溪鸟投慧灯,山蝉饱甘露。” 元 萨都剌 《灯草》诗:“慧灯莫与羣迷染,正性何愁尘境遮。”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不知风相,那知地水火相。”参见“ 慧炬 ”。 三摩(1).三昧。 金 王良臣 《牧牛图》诗:“三摩不受一尘侵,本分功夫日念深。”详“ 三昧 ”。 (2).奥妙。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诗家格律甚精,不避空虚三昧;而禪家机锋相触,原具《风》《雅》三摩。” 梵宫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 元 耶律楚材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 武阳东 ,暂解征鞍憩梵宫。”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象龙(1).刻绘龙形。 汉 扬雄 《法言·先知》:“民可使覿德,不可使覿刑,覿德则纯,覿刑则乱,象龙之致雨也,难矣哉!” 李轨 注:“象,似也。言画繒刻木以为龙而求致雨,则不可得也。” (2). 汉 时 大宛 名马。《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遂西至 大宛 。 大宛 闻其斩 莎车 王,敬之异於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説。” 颜师古 注:“言马形似龙者。” 天力上天之力;上天所助。《汉书·霍光传》:“ 中孺 扶服叩头,曰:‘老臣得託命将军,此天力也。’”《后汉书·隗嚣传》:“若 嚣 命会符运,敌非天力,虽坐论 西伯 ,岂多嗤乎?”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老幼(1).老人和小孩。《礼记·乐记》:“老幼孤独,不得其所。”《国语·晋语七》:“养老幼,恤孤疾。” (2).泛指家属。 晋 潘岳 《西征赋》:“牧疲人於西夏,携老幼而入 关 。” 神道(1) 民间指鬼神祸福的迷信说法 (2) 指神灵 (3) 又称“墓道” (4) 〈方〉∶形容言谈举止不太正常 这个人有点儿神道,托他办事大概靠不住 何妨(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设教(1).实施教化。《易·观》:“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晋书·刑法志》:“古人有言:‘善为政者,看人设教。’”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礼乐所以设教,而教非 尧 舜 之心。” (2).指办学。 清 尹会一 《与东章馆师时溯尼书》:“遥闻设教以来,牖启童蒙,弥加静正,深慰远怀。” 佛法(1) 佛教的教义 (2) 佛所具有的法力 本来(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